课件编号20027935

2024年中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四川成都卷)(考试版A4)(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63446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考试,2024年,中考,历史,第三次,模拟
    2024年中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四川成都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从下面图示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甲骨文( ) 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 C.记载了商朝灭亡信息 D.具备了汉字的构成方法 2.“东周时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了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水利工程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思想学术繁荣导致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都采取宽容的政策,“合则留,不合则去”,允许人才流通、学术自由,让他们著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此举(  ) A.提高了儒学地位 B.促进了思想解放 C.结束了兼并战争 D.加速了民族交融 4.秦朝建立以前,中国无论是名义如何,实际上都是分裂的。自秦国统一天下的工作完成,集权政府的确立,“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发生在( ) A.公元前21世纪 B.公元前8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2世纪 5.从西域都护到伊犁将军,从宣政院到驻藏大臣,从澎湖巡检司到台湾府,上述机构的设置与变化,都体现了中国(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流 D.外交方面的冲突与危机 6.隋唐时期,扬州(古称江都)经济繁荣,有“扬一益二”的美誉,诗词中也有“淮浪参差起,江帆次第来”的描述,结合下图,当时扬州繁盛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位居长江口,海运发达 C.大运河的枢纽 D.全国最主要产粮区 7.从火耕水耨到精耕细作,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工具不断发展。下图哪一项是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的重要农业生产工具( ) A. B. C. D. 8.《明太祖实录》写到“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军机大臣)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以上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 ) A.皇权不断膨胀 B.文化专制加强 C.军政实现合一 D.地方权力增大 9.清朝前期,在西北先后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在东南,设置台湾府; 在西藏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这些措施反映了 ( ) A.清朝疆域面积辽阔 B.清朝对外联系加强 C.清朝君主专制强化 D.边疆治理因地制宜 10.下图摘自1843年3月11日《伦敦新闻画报》第2卷,“CHINESE TRIBUTE MONEY ENTERING THE MINT”意为“中国的贡金进入英国铸币局”。其中的“贡金”指的是( ) A.对华鸦片贸易的收入 B.中英茶叶贸易的收入 C.鸦片战争的战后赔款 D.《辛丑条约》规定的海关税和盐税 11.李鸿章在《议复梅启照条陈折》中说到,“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