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29116

2019-2023年历史高考真题分类练--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含解析)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7245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9-2023,交融,解析,发展,国家,封建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2023年历史高考真题分类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题组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选择题 1. [2021广东,3分]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 A. 皇权旁落 B. 相权转移 C. 地方权力削弱 D. 行政效率降低 2. [2021福建,3分]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凤、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 ) A. 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 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 C. 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 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 3. [2023湖南,3分]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 A. 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 B. 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 C. 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 D. 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 4. [2022海南,3分]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 B. 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C. 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D. 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5. [2022北京,3分]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面示意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2023湖北,3分]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獠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 A. 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 B. 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C. 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D. 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二、非选择题 7. [2022广东,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与魏晋一致。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三重城围都城行制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都城前朝后市的布局。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 ———摘编自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 (1)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和举措。(8分) (2)简析北魏重建洛阳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4分) 8. (2021全国卷甲,15分) 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