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29644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分层培优练(含解析)

日期:2024-05-0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2803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2课,宋元,时期,都市,文化,分层
  • cover
(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2.宋代社会生活的幸福指数在古代首屈一指,世俗生活丰富多彩。 下列在同学们编写的反映宋代社会风貌的课本剧中,能完全支持这一说法的情境描述是( ) A.在热闹非凡的夜市吃宵夜 B.在茶馆听人讲《水浒传》的故事 C.在饭馆里品尝新鲜的玉米 D.在瓦子的勾栏里观看《牡丹亭》 3.《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材料反映了宋代( ) A.社会风气开放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频繁 4.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然后大宋受命。”他评价的是( ) A.安史之乱的恶果 B.黄巢起义的爆发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藩镇割据的结束 5.《史记》一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说明这两部书( ) A.对统治阶级有借鉴作用 B.都是非常优美的文学作品 C.都记述的是同一时期的历史 D.为百姓生活提供典范 6.李清照的作品在北宋灭亡以后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辛弃疾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重于词作之中。这都反映了宋词( ) A.风格千变万化 B.形式便于歌唱 C.艺术价值较高 D.反映社会现实 7.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8.南宋辛弃疾平生渴望成就英雄伟业:“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人这类英雄主题诗词的创作源于( ) A.成就功名的强烈愿望 B.渴望统一的家国情怀 C.大一统的恢宏时代背景 D.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 9.《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 10.在表现形式上,唱、念、做、舞,不仅应有尽有,而且能够统一到为表演故事、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服务。曲、白(对白)、科(动作)三者互相结合得相当严密。体现这一形式的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杂剧 D.明清小说 11.“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该作品的作者是(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马致远 D.关汉卿 12.下图为元代墓葬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能够( ) 吹笛 吹口哨 舞蹈 击节板 ①为研究元杂剧提供实物史料 ②反映出元朝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 ③反映出元朝手工业发展水平 ④折射出元朝文娱生活的发展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捕捉社会光影,再现两宋温州。 【科举竞流】 下表:南宋州郡科举及第人数统计(前三甲) 福州 温州 明州 进士 2249 1096 777 状元 6 5 4 ⊙两宋时期,大量北方和福建移民流入温州,形成了“耕以务本,读以明教”等家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