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31413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10317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试题,化学,考试,模拟,第三次
    化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B 【解析】A.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二者反应离子方程式:Al3++3NH3 H2O═Al(OH)3↓+3,故A错误; B.K3[Fe(CN)6]溶液滴入FeCl2溶液生成KFe[Fe(CN)6]蓝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铜片与浓HNO3反应生成气体,离子方程式为:Cu+4H++2=Cu2++2NO2↑+2H2O,故C错误; D.酸性KMnO4溶液将H2C2O4氧化为CO2,自身被还原为Mn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配平该离子方程式为:2+5H2C2O4+6H+=2Mn2++10CO2↑+8H2O,故D错误。 答案选B。 2.【答案】B 【解析】A.1个分子含2个键,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含键,故A错误; B.的物质的量为,含非极性键,即非极性键数目为,故B正确; C.根据反应式可知,生成时转移电子,转移电子数目为,故C错误; D.会水解,溶于足量盐酸,溶液中含数目小于,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A.酸性条件下 能把Fe2+氧化为Fe3+,将样品溶于稀,滴加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可能是把Fe2+氧化为Fe3+,不能证明样品已氧化变质,故A错误; B.将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溶液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中可能有SO2,SO2、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不能证明有乙烯生成,故B错误; C.取少量酸催化后的淀粉水解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再加少量碘水,碘能与碱反应,溶液未变蓝,不能证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故C错误; D.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H2O=Al(OH)3↓+,证明结合氢离子的能力比强,故D正确; 选D。 4.【答案】B 【解析】A.反应I中2个[L-Ru-NH3]+失去2个电子生成2个[L-Ru-NH3]2+,[L-Ru-NH3]+中Ru为+2价,[L-Ru-NH3]2+中Ru为+3价,A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Ⅳ中只有非极性键的形成,B错误; C.电催化氧化NH3合成N2H4为氧化反应,失电子,发生在电解池阳极区,C正确; D.N2H4与NH3中 N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都是4, VSEPR 模型均为四面体形,D正确; 本题选B。 5.【答案】C 【解析】A.放电时,电极1为负极,电极2为正极,正极电势高于负极电势,A项错误; B.充电时,电极2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项错误; C.放电时,电极1发生氧化反应,锌生成四羟基合锌离子,C项正确; D.充电时,电极2发生反应:,充电时,阳极材料有2 mol Cu由价升高至价进入溶液,转移4 mol电子,故电极2净减64 g时转移2 mol电子,D项错误; 故选:C。 6.【答案】D 【解析】A.由分析可知,交换膜a为阴离子交换膜,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放电时,左侧电极为正极,酸性条件下二氧化铅在正极得到都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和水,电极的质量增大,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放电时,左侧电极为正极,酸性条件下二氧化铅在正极得到都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和水,电极反应式为,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充电总反应为,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A.维生素中含有多个羟基,易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所以维生素C易溶于水,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上述转化发生了氧化反应,B正确; C.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连二烯醇结构,由于两个烯醇羟基极易游离,释放氢离子,虽不含羧基,水溶液仍显酸性,C错误; D.抗坏血酸含有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故选C。 8.【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价格较贵,从经济角度考虑,试剂X最适合的是生石灰或氢氧化钙,A错误; B.具有还原性,可以吸收含溴的空气,B正确; C.水解生成氯化氢易挥发,直接将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到,应在氯化氢氛围中加热蒸干,C错误; D.虚线框内流程的主要目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