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33095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540967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石壕吏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丰富内涵,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 2、理解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诗人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期,其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代表作有《望岳》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背景资料 758年 759年春 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yè)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今属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 逾( ) 戍( ) 邺( ) 老妪( ) 幽咽( ) yú shù yù yè yè 读准字音 石 壕( háo ) 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辞:"三男/邺(yè)城戍(sh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听读 1.读准字音 2.示范朗读,读出节奏 3.同桌互读,评价指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有差役在夜里来抓人。老头儿越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察看。 越过。 投宿。 疏通文意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差役大声吆喝多么凶狠!老妇人哭哭啼啼多么凄苦! 听见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阵亡。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生命永远结束了! 防守。 多么。 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捎信回来。 最近。 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还在吃奶的孙子。 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 老妇。 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连夜跟你们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早饭。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夜深了,说话声消失,隐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我)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 这首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叙事诗,那么记述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 时间:晚上 地点:石壕村老妇人(百姓)家里 事件: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官吏抓壮丁。 主要人物:老妇人和官吏。 整体感知 第三部分 (结局)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4)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的情景。 第一部分 (开端) 第二部分 (发展、高潮) (2-3)写老妇诉说遭遇,并以老迈之身应征。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用“征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