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33359

第23课《马说》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51565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3课,马说,课件,3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学习目标 了解本文作者及文体特征,积累文言字词,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重点) 结合具体文句理解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难点) 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培养真才实学,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重点) 关 于 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主要作品有《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著有《韩昌黎集》,本文选自《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 说,是谈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往往是托物寓意。我们学习过的说体文章有周敦颐的《爱莲说》。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所加,“马说”即是谈马、论马。 文体常识 伯乐,古代善相马之人,相传伯乐已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冀北是天下马最多的地方,伯乐虽然擅长相马,但如何能使那里的马群空了呢? “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整体感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收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千里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才美不外见( ) 同“饲”,喂。 同“现”,显现、表现。 字词积累———通假字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同“衹(只)”,只、仅。 一食或尽粟一石( )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古义:仆役。 今义: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 是马也( ) 古义:这样。 今义:判断动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 )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平安,安定,安装。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字词积累———古今异义 安求其能千里也( ) 之 策之不以其道(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马之千里者(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代词,它。 助词,的。 定语后置标志。 助词,不译。 其 其真不知马也( ) 其真无马邪( ) 策之不以其道( ) 代词,它。 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代词,它的。 副词,表示推测语气,恐怕。 字词积累———一词多义 而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而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