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37779

人教版二下6.3《解决问题》(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39742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二下,解决问题,课件,教案,单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能够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描述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含义,能熟练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均分”的情况后研究“分后还有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计算;第二部分是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编入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学生认知情况 在此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经验。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知道要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计算。虽然学生没有接触过“余数”这个概念,但是在实际的分物过程中有剩余的现象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不少,理解起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的概念。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写法。。 二、单元目标拟定 1. 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 通过操作、计算、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 使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并能较熟练的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继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 理解余数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算理 2.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本单元需要借助几何直观促进学生的理解。将数学问题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图,以清晰的看到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帮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建立平均分的过程,口算的过程,竖式的书写过程以及语言表达过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降低学习难度。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以操作等直观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2. 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和计算。 3. 针对难点增加教学市商的例题,帮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4. 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6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有余数的除法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 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