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40794

2树之歌 教案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77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之歌,教案
  • cover
《树之歌》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梧、桐、枫、松、柏、棉、杉、桂”等生字,会写“杨、壮、桐、枫、松、柏、棉、杉、桂”等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学会保护树木、爱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的准确读音和书写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通过生活中的树木引入话题 ①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树木呢?它们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熟悉的树木和它们的特点。 ② 展示一组不同树木的图片,如杨树、榕树、梧桐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如叶子形状、树干颜色等。这样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2)借助《树之歌》儿歌导入课文 ① 播放《树之歌》儿歌,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 ② 提问学生:“这首歌里提到了哪些树木?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回忆儿歌内容,并简要介绍每种树木的特点。 (3)导入生字新词,为课文学习做准备 ① 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如“梧桐”、“枫树”等,让学生认读并尝试记忆。 ② 结合课文内容,简单解释这些生字新词的含义和用法,为学生后续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导入,学生不仅能够对树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还能激发他们对《树之歌》课文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互动交流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为后续的课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深入探究,学习生字词 (1)教师生动导读,学生跟读感悟 ①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导读生字词,如:“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有趣的生字词吧!看,这是‘梧桐’的‘梧’,它像不像一棵高大的树呢?” ②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语调和感情,尝试感悟生字词的音韵之美。 (2)学生主动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① 学生自主练习读写生字词,遇到困难可以举手示意教师帮助。 ②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及时纠正错误。 ③ 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哪个小组能最快最准确地写出所有的生字词呢?” (3)游戏互动,巩固记忆 ① 设计“生字词找朋友”游戏,每个生字词卡片背后都有一个意思相近或相关的词语,学生需要找到匹配的“朋友”。 ② 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生字词的记忆,同时加深对词语意义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理解。通过教师的生动导读、学生的主动探索以及有趣的游戏互动,使学习生字词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朗读课文,深入理解 (1)教师示范朗读,感受诗歌韵律 ① 教师以抑扬顿挫的语调为学生示范朗读《树之歌》,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课文描述的树木景象,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② 提问学生:“你们感受到这首诗的韵律了吗?觉得哪些词语读起来特别有趣或优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增加课堂互动。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理解内容 ① 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内容,圈出不懂的字词。 ②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于共性问题进行解答。 (3)分段讲解课文,探索树木特点 ①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树木的特点,如杨树的高大、榕树的壮实、梧桐树叶的形状等。 ② 结合课文原话,如“杨树高,榕树壮”,让学生模仿描述其他树木,如“柳树柔美,松树挺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