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44742

第十一章第3节《杠杆》第一课时 课件(共16张PPT)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日期:2025-11-1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45539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十,物理,八年级,教科,PPT,16张
  • cover
(课件网) 教科版物理 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 八年级下册 11.3 杠 杆 第 一 课 时 壹 贰 叁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构造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调节 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目 标 引入新课 请你当裁判 猴子和兔子一起捡到一根粗细不均匀的胡萝卜。想要平均分,怎么办呢? 小猴子想起了之前学过的用“悬挂法”找物体重心的方法,便出了个主意,将胡萝卜用细线悬挂起来,当胡萝卜水平平衡时,从细线处竖直切成两段,就好啦。 生活中的杠杆 水井打水器 跷跷板 古代吊桶打水 铡刀 剪刀 塔吊 杠杆的结构与特点 都有一个力使杆发生转动,另一个力阻碍杆的转动 杠杆都由一根”杆“和一个支撑点组成 杠杆支撑点左右两边的”杆”运动和静止总是同时的 “杆”都在围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 杠杆的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支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杠杆的五要素 1、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1来表示。 2、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2来表示。 3、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4、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通常用L2表示。 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通常用L1表示。 F1 F2 L2 L1 O 练习:绘制力的五要素 O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O F1 F1 F2 F2 L1 L2 L1 L2 实验探究 1 提出问题: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假设一: 假设二: 假设三: 假设四: F1+L1=F2+L2 F1–L1=F2–L2 F1/L1=F2/L2 F1 · L1=F2 · L2 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设计 …………… 3 设计实验:(提供一个杠杆试验仪,质量相等的钩码若干) 实验探究 实验思考 思 考 L1 L2 F1 F2 L2 L1 F1 F2 1、力臂大小如何测定?能否借助杠杆的刻度直接读出呢? 2、如何改变力臂的大小? 实验探究 实验 次数 动力 F1/N 动力臂 L1/m 阻力 F2 /N 阻力臂 L2/m 1 2 3 4 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 (3)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并改变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数据处理、分析 实验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 X 动力臂=阻力 X 阻力臂 分析与论证 用字母表示为: F1L1=F2L2 或 答疑解惑 加入你标题描述 你猜对了吗? 小猴子想起了之前学过的用“悬挂法”找物体重心的方法,便出了个主意,将胡萝卜用细线悬挂起来,当胡萝卜水平平衡时,从细线处竖直切成两段,就好啦。 现在,你能判断出小猴子的方法正确与否了吗? ∵ G1L1=G2L2 L1G2 o G1 G2 L1 L2 课堂总结 一、杠杆及相关概念 支 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动 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 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定义 二、五要素 F1L1=F2L2 杠杆 1.如图,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它条件不变时, 下列操作中不能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的是( )A.增加钩码的个数 B.将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向左移C.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弹簧测力计向右移D.保持弹簧测力计悬挂点的位置不变,使其向右倾斜 2.如图所示的四个杠杆,悬挂的重物G和杆长都相同。 若各杠杆均处于平衡状态,则所用力最大的是(  ) A D C B c D 巩固练习 课后反思 1.小明在科技小制作时,需要剪一块白铁皮,最好是选用下列剪刀中的(  ) D D C B A 大鹏振翅 扶摇直上九万里 乘风起 字 下课休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