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53132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32张PPT)

日期:2024-05-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792777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课,明朝,对外,关系,课件,32张
  • cover
(课件网)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庙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帝国与海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扬威于海洋:郑和下西洋 二、危险的海洋:戚继光抗倭 三、渐远的海洋: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郑和像 一、扬威于海洋:郑和下西洋 西洋,地理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含义有所不同。明初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一、扬威于海洋:郑和下西洋 郑和像 目的: 时间: 次数: 目的地: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1405—1433年 七次 亚洲和非洲的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一、原因:用“三宝”命名,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和敬意。 二、历史信息:1.说明郑和的船队到过这些地方; 2.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一、扬威于海洋:郑和下西洋 《榜葛剌进麒麟图》 一、扬威于海洋:郑和下西洋 1.技术因素:航海技术发达; 一、扬威于海洋:郑和下西洋 2.技术因素:造船技术发达; 一、扬威于海洋:郑和下西洋 3.社会背景: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郑和像 4.个人因素:郑和杰出的领导。 一、扬威于海洋:郑和下西洋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规模最大 技术先进 意义:1.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一、扬威于海洋:郑和下西洋 江苏南京的浡泥王墓 山东德州的苏禄王墓 意义: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一、扬威于海洋:郑和下西洋 意义: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郑和远航绘制的航海图(局部) 一、扬威于海洋:郑和下西洋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zī,计算)。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百九十二》 郑和像 一、扬威于海洋: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并不是对等双向贸易,给明政府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没有带领明帝国真正走向海洋。 二、危险的海洋: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明代《倭寇图卷》(局部) 二、危险的海洋:戚继光抗倭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二、危险的海洋: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像 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已任的爱国情怀和平定“倭患”的抱负。 二、危险的海洋: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的军事著作 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二、危险的海洋:戚继光抗倭 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 二、危险的海洋:戚继光抗倭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 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二、危险的海洋: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明代《倭寇图卷》(局部) 二、危险的海洋: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像 性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评价: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二、危险的海洋:戚继光抗倭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猖獗。所到之处,寇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威胁到沿海地区民众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因此,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