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53259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35506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归 去 来 兮 辞 陶渊明 目标 学习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文章写作背景,了解辞赋特点。 2.掌握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3.梳理作者情感脉络,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加深对其思想的认识,感受诗人形象。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现江西省九江市)人,我国晋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志向。 29岁开始入仕,从此的13个年头,时官时隐,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之类的小官。在彭泽县令任上仅82天,就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相关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一天的彭泽令。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不为五斗米折腰: 比喻有骨气、清高。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千百年来,《归去来兮辞》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东坡题跋》卷一引)敬服之情,无以复加。而《归去来兮辞》确实是在艺术上精心结撰、刻意求工的力作。 题 解 归 去 来 兮 辞 语气助词 回去吧! 回去 助词,无义 文体,赋的一种 《归去来兮辞》序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我家境贫困,耕田种植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余粮,所赖以维持生活的本领,(我也)没有找到。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亲戚朋友多次劝我去做官,我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恰逢有出使外地的差事,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作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 被动句 宾语前置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彭泽县距离家乡一百里路程,官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求到那里。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但)过了没几天,思念家乡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为什么呢?(因为我)本性坦率自然,不是造作勉强能做到的。 《归去来兮辞》序文 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到远地供职。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饥冻之事虽然急迫,但违反自己意志就会使我身心都感到痛苦。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我曾经出仕,(但)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于是失意感叹,(感到)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归去来兮辞》序文 宾语前置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非常急迫,就自己弃官离职了。 因辞官的事顺遂心意,写了篇文章并命名为《归去来兮》。时间是乙巳年十一月。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 序文小结:    序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