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53771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2301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4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 cover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学目标】 1、从唯物史观出发理解抗战胜利后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及两党矛盾斗争的实质,培养学生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2、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战略防御阶段的战争进程,对国民党的内战本质进行历史解释。 3、通过史料实证,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以人民利益为重,造福人民的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1、重点 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难点 重庆谈判时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温故知新,在二战结束之后,世界政治格局大变动的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将何去何从?国共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又将何去何从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人民解放战争,一一揭秘。 新课: 【时空定位】 【自主学习】根据“时空定位”并阅读教材P156-16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梳理本课的学习的基本线索。 基本线索: 一、民主、和平与独裁、内战的较量--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革命战争与反革命战争的较量--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百年屈辱历史的结束 一、民主、和平与独裁、内战的较量--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抗日战争还未结束,出于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实现的第二次国共合作也面临着破裂的危险。抗战胜利后国内出现两种建国方针: 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问题探究】根据所学知识,探究抗战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 展示P157《学思之窗》材料,请同学们思考材料反映了全国人民什么心声? 生:体现了国民向往民主和平的心声和努力。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揭示着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是民心所向。 1、重庆谈判 师展示材料: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问题探究】为什么国民党要进行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又为何会应邀呢? 生:①国民党:内战准备不足,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争取有利条件,阴谋转嫁内战责任 ②共产党:保护人民利益,争取和平民主 ③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过渡: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光明前途和命运出发,“霖雨苍生”,以“弥天大勇”决然赴重庆谈判。 学生阅读教材P157内容概括归纳重庆谈判的概况、成果 过渡:根据“双十协定”的规定,为落实和平建国的大业,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 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157内容,概括归纳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概况、主要内容、结果。 生:阅读教材内容,概括归纳: ①概况: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会议。 ②主要内容:通过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③结果: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了这些协议。 二、革命战争与反革命战争的较量--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百年屈辱历史的结束 师展示材料:内战初期,蒋介石给毛泽东出了一道怎样的数学难题? 生: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P157-161的内容,根据下列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的时间轴图示,你能说明1946-1949年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吗? 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一)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 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158内容,分析归纳共产党是如何先后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 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回答。 (1)粉碎全面进攻进攻方针: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结果:歼敌约30万人,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