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56728

9.古诗三首(《元日》第二课时教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220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古诗,三首,元日,第二,课时,教案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魂、酒、牧、兄、倍”等5个生字,会写“魂、借、酒、何、牧、兄、独、异、佳”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会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况。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况。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学古诗的方法: ①读诗:读正确、读节奏 ②学诗:知诗人、懂诗意 ③悟诗:想画面、悟诗情。 2.今天就让我们用上这些方法,继续学习后面两首古诗。 ( 二 )迁移学《清明》 1.读正确、读节奏:(出示录音)同学们,刚才自学的时候你读对了吗?怎样才能把古诗读得有节奏?请你试一试。 2.知诗人:拿出学习任务单,反馈课前搜集的诗人资料(反馈学习任务单:课前任务) 3.交流诗人笔下的“清明”,都写了什么哪些景或事?(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 ①清明时节的雨、路上的行人。 ②一场纷纷扬扬的雨、一个失魂落魄的赶路人。 掌握“欲”的意思(将要),迁移理解“断魂”这个词,体会“路上行人”心中有着强烈的哀伤。 ③问酒家:行人问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有回答他,只是用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3.想象画面:如果你是这个赶路的行人,路遇纷纷扬扬的雨,你会怎么问这个牧童?牧童又会怎么回答?(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二) 4.再读一读古诗,你能感觉到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悲凉、伤感) 5.这首古诗藏着五个要学习书写的生字,说说你的识字方法(指导识字“欲”“魂”、“酒”“牧”)(作业练习第1题) 6.把生字放到古诗里你还会写吗?试着默写古诗《清明》(作业单第2题(2)) (三)迁移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出示古诗)结合注释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九月九日作者在思念自己的亲人,因为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目写得是忆山东兄弟。 2.(出示古诗朗读)同学们,自学的时候你读对了吗?(强调注音的生字) 3.(展示)课前大家了解的关于诗人王维的资料。(学习任务单:课前学习任务)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就你读懂了吗?(怎么读懂的?) ①生1:我想这里说的“独在异乡”,应该是说诗人一个人在他乡,一个人在他乡,不能和家人团聚,所以他一到过节就特别思念亲人。 ②后两句诗人写了他的兄弟亲人佩戴着茱萸去登高,却发现少了一个人。(结合注释) 5.正在登高的兄弟想到诗人孤独在外,会说些什么?(指导展开想象) 6.诗人这么想家的话,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补充资料) 王维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 7.诗人不管写自己还是写远方的兄弟,都表达了一个中心,那就是“忆”。 ①诗人忆:“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和“异”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②佳节倍“忆”:从题目看是九月九日。再读诗句,诗人只是九月九日这个重阳节忆吗?我们抓住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发现诗人平时思念,佳节时加倍思念。(抓住关键字:“倍”) ③借别人感受表达自己的忆:想到兄弟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却独少他一人。 8.(出示古诗关键词)让我们带着对家人深深的思念试着背一背这首诗。 (四)总结全文,延伸学习 1.(出示全文)同学们,我们互相陪伴,一起学习了三首古诗,你知道他们都是关于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吗?(春节、清明、重阳节) 2.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除了读懂了三首古诗以及它们所描绘的情景,我们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