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5705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课件+检测)(5份打包)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168301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5份,检测,课件,修齐治平,单元,第四
    修齐治平 修身为本 道德修养就是指人们在思想品质、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也可以说是道德上的自我教育。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反省、检查、约束自己;二是由于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这种反省而逐步形成了某种情操,达到某种道德境界。道德修养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实践活动,是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是道德职能和社会作用得以实现和充分发挥的重要杠杆。 1.道德修养———旨在为国 “修身为本”,这是儒家学派对修养问题的基本定位。那么,修身以什么为“本”呢?《大学》中有这样一段著名的文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修养思想,深刻揭示了“修身为本”的“本”,就是要达到“修、齐、治、平”这样一种政治和道德理想。修、齐、治、平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之久,不但后来的思想家都以此为自己思想的出发点,即所谓“经世致用”的理想抱负,而且一切志士仁人,都把修、齐、治、平作为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就是在今天,修、齐、治、平的理想也仍然在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2.德性修养———尽心知性 在儒家看来,修身为本的核心在于诚心守仁。诚心是人生德性修养的第一步,一个人顺善的本性而生成,顺其意、守其志,人性的善就将得到扩张,得到充实,人在实践中坚固着善的意念,扩展着善的本性就守仁。这是儒家修身思想的实质体现,并展示着人生修养的一种境界,告诫我们要时刻注意德性修养,否则就会被人们所唾弃。 要做到诚心守仁,还应当恪守静则清明的原则。这就是说,人们在自己的生命发展过程中总是力求端正自己的善良本性以获得完善的发展。一些人之所以不能够完善自身,原因就在于受喜乐哀怒这些情感因素的困扰。一个人节制自己的怒气还不如去寻求生命的欢乐,节制自己的欢乐还不如去遵守做人的礼义,遵守礼义还不如去赢得他人的敬爱。处世时能赢得敬爱,同时又能静心养性,就一定能求得自己善的本性,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3.治学修养———学无止境 “学无止境”正是中国传统道德人生修养论的基本思想之一,即人生治学修养思想。狭义上讲,仁义道德修养本质上都是一个“学”字,学也是仁义道德的修养过程;广义上说,学也可看成是人生过程中的全部学问,所有知识。学是一个广阔的领域,人生有涯,而知无涯。 “学无止境”作为人生修养的一个重要思想,往往把重学问、重知识与人生的道德修养结合起来。学无止境是因知识的无止境,正因如此,儒家才将其作为锻炼人品质修养的最为重要的内涵之一。所以,凡德行高尚之人,总是不满足已有之学,而是不断地审视自己。“学无止境”的人生追寻离不开治学的刻苦性和钻研性,这也是治学之人必须坚持的基本素质。 4.行为修养———讷言敏行 在中国传统道德理论中,不乏对人生行为修养的论述。尤其是儒家,相当强调人们后天德性修炼的社会实践工夫。基于“止于至善”这一人生最高境界,儒家的人生行为修养理论总是把握着“趋善”“向贤”这样的行为实践而表述的。 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为看见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道德品质恶劣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以此来端正自己的行为品质。 在人生行为方面,孔子极力主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一个具有高尚仁德修养的人应该是在其人生的实践中努力做到言语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