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60026

20.1.1平均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日期:2024-05-19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1678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1.1,平均数,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
  • cover
20.1.1平均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根据《课标(2022年版)》的要求,在第二学段已经学习了有关平均数的知识.本节在复习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用样本的(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估计总体相应的数字特征等内容.第20.1.1小节研究加权平均数,包括权的意义、作用和不同的形式.首先,教科书设计了以招聘英文翻译为背景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的招聘要求,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不同,从而平均成绩不同,由此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权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一点,教科书设置“思考”栏目和例1,从不同方面体现权的作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意义和作用.求加权平均数的问题形式多样,教科书在问题1和例1之后又介绍了两种:一是在求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有时会遇到重复数据较多的情况,这时可以将求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进行简化,只是这里权的意义并不是很突出;二是通过一个“探究”栏目研究了对于区间分组的数据如何求加权平均数的问题,这类问题是统计中常见的.通过不同形式的问题,教科书希望学生能对加权平均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最后教科书结合例3,介绍了如何利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问题,使学生对抽样的必要性、样本的代表性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有了更深的体会. 综上所述,本节可以分为3个课时.第1课时的教学重点放在对权及加权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理解平均数如何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分析数据时,这些统计量需要通过计算来得到,有些计算会比较复杂.统计量的复杂计算不应作为该部分教学的重点,教学中不应过分强调计算.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机等进行数据计算,可以与信息科技课程学习结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来计算统计量.由于学生身处偏远农村地区,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有限,所以统计量的计算,在课上主要是分组完成. 教学目标: 1、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会用加权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发展数据分析能力,逐步形成数据分析的观念. 学习重点: 对权及加权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学习难点:对权的意义理解,用加权平均数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过程设计: 一、身边的数学 当我们收集到数据后,通常是用统计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为了进一步获取信息,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同学们交流从图中获取的信息,老师提出问题:如何计算出这5天的平均气温? 复习平均数(算术平均数)的表示方法,并提出本节课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设计意图:围绕教学任务,创设真实情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问题1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请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应该录用谁? 设计意图:回顾小学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总和与数据个数的商.说明算术平均数在统计学中能反映一组数据总体的平均水平(集中趋势),为后面引入加权平均数做铺垫. 问题2 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用算术平均数来衡量他们的成绩合理吗? 追问:如何在计算平均数时,体现听、说、读、写的差别?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若不能提出合适的方案,则通过观看视频,认识权、加权平均数,体验权的产生是自然的过程,体会计算的合理性. 师生活动:视频结束后,由学生赋予数据合理的权,并列出正确算式.若“听、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