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61540

21创造宣言 课件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96231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创造,宣言,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创造宣言 了解作者 【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01 02 ” 了解背景 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针对教师队伍中默守陈规的教师的思想,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 本文关联知识 宣言 用宣言的形式表明自己的教育主张并不多见,仅这一点,可以看出作者对创造教育非常重视。 宣言:原指一种很正式的文体,是国家或政治团体用以表明自己的政治纲领和重大问题的立场。 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它具备演讲稿的特点——— 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课文分层 发出宣言,鼓励教育者学会创造 宣告的观点--我们要创造(1) 为什么宣告这个观点 教育创造真善美的活人(2-4) 批驳五种错误观点———每个人都拥有创造能力(5-11) 东山樵夫扼杀树苗———不懂创造的可怕(12-15) 引用罗丹的话发布宣言(16) 我们要创造。 (中心论点) 作者宣告的观点(意见)是什么?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作者是对谁宣告的? 教育者(教师) 。 为什么要宣告这个观点? ———我们(教育者/教师)要创造。 教师的创造(教育)理论和创造(教育)技术很重要。(2-4段) 阅读2-4段,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第3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将教育比喻成塑像,将教育方法比喻成雕刻的刀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教育理论和技术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第4段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以“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教育者成才。 有人说(认为)自己不能创造。 这部分是驳论 批驳了五种人常说的不能创造的观点,论述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这一部分中,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 举例论证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可以成为不朽的雕塑。 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但是当你把莫扎特……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黄梅的教义。 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阅读5-10段,说说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将相关句子勾画出来,并赏析一处你最喜欢的句子。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 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阅读12-14段,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失去创造力的后果很严重。(13-14) 比喻论证 作者用“东山樵夫”喻指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以树苗、茅草喻指学生,指出没有创造之心和创造力的教师,既不能发现学生的价值,也不能给予他们更好的指导,最后只会毁灭他们。 大声朗读课文最后两段,说说你的感受和理解。 第15段用了排比和呼告的修辞,语气强烈,作者大声呼告,呼吁教育者树立创造意识。 第16段作者以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