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64156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2.6我参与 我奉献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8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69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道德,法治,五年级,下册,参与,奉献
  • cover
《友善相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互相关爱。 2. 知道传递温暖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被帮助者的感受。 3. 知晓“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4. 了解国家、社会对弱势人群关爱的措施,知道帮助弱势群体需要多方合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知道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需要相互尊重,树立平等相待、互相关爱的观念。 2. 知道帮助别人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 3. 知道传递温暖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被帮助者的感受。 教学难点: 了解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相关法律规定,依法维护相关权益。 教学过程 一、初识“友善”。 1.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聊聊“友善”个话题,说到友善,同学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和小伙伴友爱相处,善待自己的家人,老师相信大家一定做得很好。但是遇到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你有事怎么做的呢?播放《餐馆老板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 2. 教师提问:餐馆老板为环卫工人送去的仅仅是早餐吗?学生讨论交流,体会餐馆老板对陌生人的善意。 3. 导入情境:小学生也可以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如何帮助他们。 4. 课件出示情境:①去餐馆吃饭,服务员给我们上菜,我们可以……②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抱孩子的乘客,我们可以……③遇到问路的外地人,我们可以…… 判断:你是否会为陌生人带路。学生平板答题,做出判断:能否为陌生人带路。 5. 全班讨论交流,拓展帮助他人思路。 6. 教师提问:还能用什么方式去帮助别人? 播放视频《举手之劳》。 总结:举手之就能传递爱心,互帮互助我们的社会大家庭就会更加的温暖和谐。 活动园二: 1. 情境导入:某社区正在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为此,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请一名同学读方案一、二,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如果你是被帮助者,你更愿意接受哪种方案? 生分享想法。 2.出示“爱心墙”,讲述居民们的选择。 师:其实方案一、方案二都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但是方案二关注了被帮助者的感受,让人更舒服。后来,居民们在小区的墙上绘制了一面“爱心墙”,倡导....... 3.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友善之举也要换位思考,多些理解、多些尊重,我们的帮助就会更加温暖。 三、致敬榜样 在大灾大难面前,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们需要众志成城。大家还记得2020年年初底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吗?因为疫情来的突然,再加上封城,当时的武汉医护人员紧缺、医疗物资紧缺,就连生活物资也很紧缺,当时的武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纷纷派驻医疗队援助武汉,同时还送去了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课本35页“阅读角”记录了当时的情况。 1.指名朗读《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阅读材料。 2.提问:听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交流听后感受。3. 教师小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建设温馨、和谐的家园需要大家守望相助、万众一心。 四、法律法规 彰显友善 1. 创设温馨有爱的和谐社会,还需要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方面提供有效保障。 2. 课件播放P36三条法律规定,提问:你发现这三条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 ①国家颁布法律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②残疾人、老人、未成年人都属于弱势群体。 3. 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外,你还知道那些人属于弱势群体? 4. 播放动画:《法律援助帮农民工维权》,了解法律援助。 5. 引导交流:农民工叔叔借助什么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你还知道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弱势群体的关爱吗?全班交流,知晓更多关爱弱势群体,我们可以做什么? 6. 关爱弱势不仅需要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规定,还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多方合力,便能给他们最好的呵护。 五、课堂总结 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