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66253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共16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63229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1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及其实行的意义。 2.了解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3.了解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 01 目录 CONTENT 共同繁荣发展 0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藏文 蒙古文 维吾尔文 壮文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1.背景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合作 探究 依据史料,概括中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材料一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在近代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材料二 原因: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2.民族区域自治在什么地方实行?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当地民族有什么权利? 国家统一领导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自治权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含义 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49年:确定 1954年:载入宪法 1984年: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共同纲领》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形成过程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几级? 我国一共设立了哪些自治区?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4、实施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意义 结合材料,分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项目 经济特区 民族自治区 不同点 目的 城市或者地区 特点 相同点 比较民族自治区与经济特区的异同点? 总结 归纳 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享有自治权)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 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治权 社会制度相同,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都从国情出发,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 处于封建农奴制 处于奴隶制 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30多个民族, 3000多万; 400万 100万 60万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方面 措施 结果 政治 经济 文化 国家战略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翻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