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69442

(教学评一致性)3.1 物质运输的载体 同课异构1(2课时)(表格式Word版+PPT版)+学案

日期:2025-05-21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1次 大小:28943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Word,格式,2课时,同课,异构
    (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物教科书 / 济南版 内容来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 课题名称:物质运输的载体 课型:新授 课时: 2 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要求 具体内容 活动建议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观察血涂片。 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模拟“血型鉴定”,有条件的学校观看血型鉴定的录像,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的内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和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之后,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第三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作为本章的第一部分内容,首先因为它是另外三节课的基础,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靠血液的循环流动来实现的。由此展开该课的两部分内容: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第2课时:输血和血型,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本课的重点。教材以分组实验引入观察血细胞,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形态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得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与血红蛋白密切相关,血红蛋白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紧扣教材重点、难点,通过分析或实践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节内容。通过教材认识ABO血型系统,并分析讨论四种血型之间的凝集关系,从而得出输血的原则。 3.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渴望探索其中的奥秘。大多数学生有过流血、抽血或者验血的经历,这是学习本节课的有利因素。但学生对血液的成分、各种成分的功能又不了解,有着一定的神秘感,甚至可能是恐惧感。 (2)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血液里到底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有什么功能。让学生主动揭开血液的神秘面纱,从而增强健康意识,合理饮食,预防贫血。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尤其是血红蛋白特性,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等知识感到难以理解,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可以采用视频观看、资料收集、小组互助学习、跟踪训练、限时记忆等方式突破。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现象,描述血液的组成及血浆的功能。 2.通过观察人血涂片、合作探究,准确识别三种血细胞,并说出其功能。 3.通过角色扮演,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4.通过自主学习,说出ABO血型系统的四种血型。 5.通过合作探究和图表分析,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认同输血原则。 【评价任务】 1.目标1评价任务:独立完成学历案任务一,同桌互评。 2.目标2评价任务:填写表格,比较三种血细胞的特征。 3.目标3评价任务:参与“我来当医生”活动,“医生”为“患者”诊断疾病,评选“小神医”。 4.目标4评价任务:独立完成学历案任务一,同桌互查。 5.目标5评价任务:模拟“血型鉴定”,确定各血型,小组展示伤员输血所用血型。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小调查:学生有没有验血的经历?出示血液化验单。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准确描述血液的成分和各成分主要功能。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人血涂片和视频学习,正确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并全面掌握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3.通过收集资料、组内互助学习及角色扮演,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探究一 演示实验: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结合课本P43--44页,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