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70557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410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同步练习 一、名篇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的《六国论》中,言简意赅、直接指出六国贿赂秦国的危害的句子是:“ , 。” (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 , ”。 (3)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通过描写文人雅事,将作者被闲置的落寞之感蕴藏在恬适平静的表象之下。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指出“ , ”质疑李渤敲击双石后发出声音得到的结论不甚合理,于是在游览石钟山时亲自验证,他这种质疑和求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陆游常将写字入诗,如《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中“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在《临安春雨初霁》也有“ , ”。 (3)《红楼梦》中林黛玉居住之地为“潇湘馆”,探春为其取名为“潇湘妃子”。“潇湘”在此指“娥皇女英”,究其来源还是和地名有关,古诗文中也常出现这一地名,如“ , ”。 二、小阅读 3.下列对《临安春雨初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诗句,诗人以自责的语气带起全篇。“世味”,实际就是“宦情”,如此措词,较为含蓄委婉。“薄似纱”,用确切的比喻总结了诗人多年来的感受。 B.“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此联为传诵名句。它歌颂了生活的美好,诗意醇浓,韵味隽永,字无虚设。并通过联想,写出了杏花春雨的清丽。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承上而来,用浓笔重墨渲染生活的闲情逸致。含有志士不遇、只能如此之意。其中的“戏”是戏作待客之情,带有自嘲意味。 D.“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这是自我安慰的语气,估计清明节还能赶回家乡,拜祭先人并与家人团聚,借此与首联构成呼应关系。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先看意象和物象的关系。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 再看意象和意境的关系。我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里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现在又说意象是主客观的交融契合,那么意象和意境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区别它们: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古人有时以象和境对举,很能见出它们的区别,如王昌龄说:“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刘禹锡说;“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显而易见,象指个别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