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75084

1.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4-05-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2次 大小:5066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必修,选择性,2019,教版,地理
  • cover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学习目标】 1.结合材料,掌握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综合思维) 2.运用资料,学会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区域认知) 3.结合资料,掌握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人地协调观) 4.联系生产生活实践,正确理解区域发展与因地制宜。(地理实践力) 【自主预习】   区域发展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①     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一、区域的发展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大多数劳动力从事②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③      和④    产业为主体。区域内部发展差异不大,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交通运输线路分布⑤     。开放程度⑥     ,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2.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城市和工业区迅速扩展,区域⑦       和⑧      渐趋复杂,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趋于集聚;人地关系表现为明显的不协调。 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⑨      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三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由⑩     向制造业和     转移。中心城市对区域的         作用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建设加快,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3.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成长阶段后期,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效益降低;带来      、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 我国近年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其特征是以      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4.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以创新驱动力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表现为           的转变和增长动力的转换。强调以     为引领,以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为路径,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与地区类型 (1)衡量指标 a.常用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    构成等。 b.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包括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地区生产总值。 (2)类型: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2.区域开发方式 (1)开发方式      的区域开发方式: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生态环境大范围破坏、地方经济短时期内高速增长。      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开放程度 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不大,社会经济相对封闭。 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展;区域是相对开放的,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三、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1.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无论自然地理环境,还是人文地理环境,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2.区域发展要      ,扬长补短,推行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答案】①结构优化 ②农业生产 ③劳动密集型 ④资源型 ⑤稀疏 ⑥较低 ⑦产业结构 ⑧空间结构 ⑨工业化 ⑩农业 服务业 辐射带动 高失业率 信息化 经济发展方式 创新 三次产业 粗放型 精细型 因地制宜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四川省东、西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地势较平坦,人口、城市较多,经济较发达,运输需求量大,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线路密度大(或数量多),交通线路分布以成都为中心呈放射状。成都2022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7.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 213.31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