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79323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0张PPT 内嵌视频)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84021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6课,戊戌变法,课件,20张,PPT,内嵌
  • cover
(课件网) 戊戌六君子 梁启超 光绪帝 康有为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wù xū 第六课 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一、序幕—公车上书 材料一:我还记得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时,和我哥哥痛哭不止。这真是前所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耻辱啊!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问题探究1:材料一中的“战败”的战争、“亡国条约”分别指的是? 材料三: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 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足见圣朝养士之隆,亘古所罕。 ———《申报》1895年5月10日 问题探究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和材料一之间有何联系?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 材料二: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 问题探究2:材料二中四千年之大梦指的是? 天朝上国的迷梦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 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一、公车上书—变法序幕 公车上书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公车:汉代以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意义: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救亡图存 结果:没有上达光绪帝 反对旧的,提倡新的。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二、发展—宣传变法思想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瑞安) 励学会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 梁启超创办的时务学堂 《国闻报》天津,严复主笔 《时务报》上海,梁启超主笔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开展了哪些活动? 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创办学堂 梁启超:上海《时务报》主笔 “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 之政法也。” ———康有为 严复:主持天津《国闻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推陈出新,逐层换体。 ———严复《天演论》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有何影响?维新思想与洋务运动相比,在学西方上有什么不同? 变法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维新变法运动逐渐高涨。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国闻报》 二、发展—宣传变法思想 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 (1898.1)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三、高潮—百日维新 不甘作亡国之君 1898年的春天对清政府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常的春天。……因德国侵占胶州湾而引起的瓜分狂潮打破了统治集团这种“从容展布”,渐进变法的梦想,统治阶层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出,西方各国并不希望中国“振兴”。时不我待,变法还是亡国?这是一个不得不迅速回答的问题。 ———蔡乐苏等主编《戊戌变法史述论稿》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 ———濮兰德、白克好司《慈禧外纪》 慈禧 叶赫那拉氏 三、高潮—百日维新 结合材料,慈禧太后对变法是怎样的态度? 在不损害利益的前提下支持变法 三、高潮—百日维新 (1)目的: (2)开始标志: (3) 内容: 变法救国 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除旧 布新 影响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改革财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