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0428

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06(重庆专用)(解析版)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45341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重庆,专用
    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06(重庆专用) (开卷 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答案】D 【详解】据“……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它提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发祥地,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交通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梁启超在《世界伟人》中这样记载:“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 A.“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 C.“兼爱” D.以法治国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B项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排除C项;以法治国是法家学派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 3.《有学者指出:“用考试来选拔人才,考试统一的课程,一律按照才学标准录取,录取和任用权完全掌握在吏部手中……”由此可知,科举制度的创立( )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扩大了政府官吏选拔的范围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广泛流动 D.加强了皇帝选官用人的权力 【答案】D 【详解】根据“录取和任用权完全掌握在吏部手中”可知,利用科举制选拔官员,有利于选拔人才,中央掌握官员录取与任命权,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即加强了皇帝选官用人的权力,D项正确;早在西汉武帝时期就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排除A项;科举制的创立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故而扩大了政府官吏选拔的范围,由于科举制度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一定程度的竞争性,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广泛流动,有一些平民通过科举考试可以上升为统治阶层,科举制度推动了不同等级成员之间的流动,但这些都并非题干主旨,排除BC项。故选D项。 4.宋朝时,四川成都“土宜桑桑柘,茧丝织纹纤丽者,穷于天下”;太湖流域“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车之声,连(屋)相闻”。这反映了( ) A.江浙地区成为粮仓 B.南方丝织生产发达 C.商业贸易呈现繁荣 D.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土宜桑桑柘,茧丝织纹纤丽者,穷于天下”“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车之声,连(屋)相闻”可知,反映的是宋朝时期,南方适宜农桑种植,桑柘种植广泛,养蚕缫丝的人众多,丝织品优良,说明了当时南方丝织生产发达,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粮食生产情况,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业贸易情况,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技术成就情况,排除D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