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0778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07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 cover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物思维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游戏导入 问题一:树上有三只鸟,打掉一只还剩几只 问题二:什么人怕太阳 人. 问题三:蜈蚣出门去吴饮料,却久久未回,为什么 2.单元预导、揭示课题。 同学们,其实刚才完成这个游戏的过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6单元.品自相矛盾,观田忌赛马,读远洋船上那一次精心惊心动魄的跳水,开启我们的思维之旅。 (二)授新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读标红的字:鬻吾誉弗夫(预设:读音标准,声调无误.) (2).我们将这几个难读的字放在句子里,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注意多音字,再齐读。 读出节奏 (1).同学们,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读好停顿.可以在哪些地方做停顿. ①人物后面可停顿 ②地点后面可停顿 ③动词后面可停顿。 (2)、有了这些发现之后,再读句子,读好停顿,读出节奏。 3.读出韵味 停顿的地方将音拉长一些,读出韵味,齐读全文。 4.理解大意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同桌互相说说文言文的大意。 重点强调:鬻誉弗立 学生根据提示讲一讲这则故事。 5.抓住人物语言,感受人物思维过程。 (1)默读课文.用"--"标出楚人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夸耀,得意,骄傲的感觉。 (2)楚人为何"弗能应也" 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3)出示学习单,我们来试着推一下路人当时的想法.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小组完成) 路人发现,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和楚人所说的这句话,有冲突。路人不仅发现楚人语言中的冲突,他还发现最坚固的盾和最锋利的予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这是一则富有哲理,充满思辨的寓言故事,故事讲的非常生动,它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请同学们来齐读最后一句话。出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那么故事和道理,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 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自相矛盾的事例? 6.阅读资料,体会作者为什么要以“自相矛盾”这则故事来说明道理呢? 资料一:韩非子,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人将其著述整理编撰成《韩非子》一书。 资料二:《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当时的统治者,同时歌颂尧和舜两位盛名的君主。可是,韩非子认为,尧注重以法治国,而舜主张以德化人,这两种治国方法不可能同时推行。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极力推行法治。于是,以寓言的形式讲出来,以此劝谏当时的统治者。 四、作业设计 1.完成大练习册。 2.课外阅读其他寓言故事,走进这些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收获更多的道理。 五、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坚固)矛(锋利) 莫能陷无不陷 不可同世而立 六、教学反思 《自相矛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韩非子》,是一则内容浅显,寓意深远的小故事。讲的是楚国有个人,既夸自己的矛最锋利,又夸自己的盾最坚固,说话前后不一,自相矛盾。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思效 (一)、教学时,我选择将字音及字意,揉入理解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多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如“鬻”,笔画较多,生活中不常用,较生僻,需要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和使用。再如“誉”字,则是让学生根据上文楚人的身份去推测其叫卖时的样子,进而理解“誉”有称赞、夸耀之意。运用同样方法理解“弗”“立”的意思,进而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这则故事。 (二)在学习文本内容时,学生通过模仿楚人,夸耀自己的产品,大声叫卖等场景,融入故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