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1552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24081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课件网) 618年 220年 581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分裂动荡 统一安定 隋唐盛世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中外历史纲要(上)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行政制度、统治思想、选官制度以及经济制度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 一、选官制度———科举制 二、中央行政制度———三省六部制 三、赋税制度———租庸调与两税法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选用分科考试 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增加考试科目, 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扩大取士人数, 首创武举与殿试 高官主持,提高地位 一、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形成与发展 任务1:根据图片顺序简述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发展过程 吏部选官标准有四条:“一曰身,体貌丰伟 ;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书法遒美;四曰制,文理优长。”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年少。———白居易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BC202 220 两汉时期 589 魏晋南北朝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汉末动荡 历史纵横: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干扰选拔。 地方 中央 考察举荐 中央 地方 评级授官 继承传统,集权中央(选拔方式的进步) 维护士族,特权膨胀(选拔标准的退步) 品德 家世 士族没落 察举弊端 隋唐… 科举制 强化考试 任务2:认识隋唐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特点,原因及影响 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 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人弃德而忽道业,争多少于锥刀之末,伤损风俗,其弊不细。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代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 选官制度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原因 汉末动荡,察举弊端 士族衰弱 庶族崛起 前朝基础 统治者需要 选官权 地方 中正官 选拔方式 考察推举 评定授官 选拔标准 才、德 门第 选拔范围 平民或 下级官吏 世家大族 为主 中央政府 公开考试 才学 士族、庶族 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中央集权 相对公开公平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被西方国家借鉴,发展为现代文官制度 封建社会后期禁锢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地方-中央 举荐-考试 品德-家世-才能 依据特点推演影响 辩证分析 时空分析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魏晋南北朝 三公 九卿 皇帝 东汉 皇帝 尚书台 三公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皇帝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西汉 秦朝 皇帝 三公 九卿 【决策】 【执行】 中朝 【曹魏】 【西晋】 二、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 中央正式确立 三省六部制 唐玄宗 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