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2233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 《老王》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388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2024,学年,统编,语文,七年级
  • cover
第11课 《老王》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我”和老王之间发生的故事,把握老王人物形象———小人物的苦与善。 2.思维发展与提升:聚焦文章开头、结尾的关键语句,聚焦表达方式的转换,理解作者的愧怍。 3.审美鉴赏与创造:熟读精思,从作者的愧怍中提炼“大”精神,学习知识分子的担当与自省。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小人物老王身上的大品格,体会杨绛对老王的复杂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探究平淡词语背后的深意,深刻感知老王及杨绛的“活命”状态。 教学难点: 理解“幸运的人”、“不幸的人”、“愧怍”。 三、教学设想 统编教材在编写时,教读课主要起阅读的示范引领作用,所以本节课重熟读精思,带领学生关注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咀嚼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新课标强调要优化课堂形态,创设学习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所以本节课设计了“精品散文推介会”,为《老王》一文“设计推介海报”的任务情境,通过任务驱动,引领学生深入阅读,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老王》一课,安排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先由作者简介导入,再组织学生走进“精品散文推介会”的学习情境,通读课文,为推介海报设计“文章概要”和“人物勾勒”。以读代析,熟读精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特别之处,走进人物内心,思考“愧怍”之因。最后,师生创写“推介语”,致敬高贵的灵魂,启迪自我的成长。 四、教学方法: 运用板块教学,设计理解老王的“苦”、杨绛的“善”、老王的“善”、杨绛的“愧怍”四大既独立又紧密联系的主要板块。通过“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解读课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开放且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些弱势群体,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绛先生写的《老王》,相信学完后,我们会有不少感触。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1911年,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学者。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洗澡》等,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她的丈夫是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著有小说《围城》。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是文坛的佳话。 2.介绍背景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生字注音 杨绛(jiàng) 荒僻(pì) 镶嵌(qiàn) 翳(yì) 干校(gàn xiào) 骷髅(kū lóu) 攥着(zuàn) 滞笨(zhì) 愧怍(kuì zuò) 伛(yǔ) 取缔(dì) 荒僻( pì ) 2.理解词义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塌败:塌陷破败。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 伛:弯(腰)曲(背)。 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骷髅: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愧怍:惭愧。 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一)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自由讨论。 1.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文中写到了哪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