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2497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24《石壕吏》课堂实录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55次 大小:114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石壕吏,课堂
  • cover
《石壕吏》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大家好。请大家看我们课件上的对联并朗读———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同学们,这两副对联指的是谁? 生1:(朗读并回答)是诗圣杜甫。 师:请同学们看“圣”字甲骨文,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下边是人。《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圣,形声。从耳,呈声。那么,何为“圣”?即善用耳,又会用口,一撇一捺,顶天立地。今天,我们一起齐声朗读诗歌并跟着诗圣杜甫走进《石壕吏》,去感受一下他的见闻。 生2:齐声朗读 师:请以“我”的口吻,说说在石壕村的见闻。 生3:“我”傍晚投宿石壕村,官吏夜晚前来捉人,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去服役,第二天天明“我”独与老翁别。 师:同学说得非常全面,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石壕吏》给你带来的感受,并说明理由。 生4:读完全诗我感觉很苦,主要由“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感受到的。 师:这位同学的感受非常深刻,那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老妇的致词,说一说老妇之苦。 生5:由“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可读出“丧子之苦”; 生6:由“存者且偷生”可读出“生存之苦”———唯一幸存的儿子时刻面临死亡威胁,承受巨大精神压力; 生7:由“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可读出“贫困之苦”———物质上的重压; 生8:由“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可读出“年老应役之苦”。 师:同学们都能结合文章内容感受到老妇之苦。在这首诗中,老妇的致辞占了很大篇幅,老妇的话语是自己一口气说出来的吗? 生9:老妇的话语都是差吏逼出来的。 师:请尝试着用“藏问于答”的倒推,也就是根据老妇的诉说,还原出潜在的对话场景,可适时加上神态和动作描写。 生10:吏(愤然)曰:汝家有男丁否? 生11: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生10:吏(厉声喝斥)曰:休得啼哭,罢,罢,汝夫何在? 生11: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生10:吏(横持手中棍,雷霆大怒)曰:汝家必交一人! 生11: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师:我们的同学读得感人肺腑,尤其是女生的哭腔让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一个悲苦的老妇。同学们,何以为“圣”?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杜甫,面对“有吏夜捉人”的局面,却沉默失语,甚至以“独与老翁别”戛然而止,不置一词。为何?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背景介绍理解。 解析:唐军初胜后败,当时国家为平息叛乱、安定天下,四处抽丁补兵,百姓苦不堪言。 生12:诗人既关心大唐安危,又关心百姓疾苦,故他的内心矛盾又苦闷。 生13:苦的还有诗人自己。“为国”和“为民”无法兼顾,诗人杜甫更是苦不堪言,有苦难言。 师:是的,诗圣杜甫在面对两难情景下,也只能沉默,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听到了什么? 生14: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师:是谁在哭?一个家庭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除了妇人一家,还有谁在哭? 生15:孙子、老翁、儿媳。村民、邻家,诗人…… 那请同学们 尝试着加上语气词“唉”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声朗读: 那是儿媳痛失婆婆,前途茫茫的抽噎:唉,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那是老翁形单影只,恐惧不安的哀鸣:夜久语声绝,唉,如闻泣幽咽。 那是邻家痛失子孙,彻夜难眠的痛哭: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唉。 那是诗人无可奈何,痛苦挣扎的呜咽:唉,夜久语声绝,唉,如闻泣幽咽。 师: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目睹了大量百姓的悲苦生活,写下了一系列同情下层百姓的诗歌,即“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潼关吏》中有“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的官吏之言; 《新安吏》中有“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的征人之痛; 《新婚别》中有“暮婚晨告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