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2809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热量收支(解析版)

日期:2024-05-1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8194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热量收支 (真题回顾·提分干货·热点狂练) 真题统计 考点分布 考情分析/热点解读 2024年浙江1月卷第24~25题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温度的特征及变化都能从热量收支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温度在地理事象相互关系的分析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这就决定了热量收支分析在高考试题中极高的考查频次。高考常以区域温度统计图表、等温线图等为材料,从大气运动、海一气相互作用等角度切入命题。 2022年辽宁卷第14~16题 影响气温的因素 2022年福建卷第4~6题 温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1年北京卷第3~4题 影响气温的因素 …… …… (2024·浙江1月卷·24~25题)海—气间通过潜热(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长波辐射等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并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调节不同纬度间的水热状况。下图为北半球夏季大气潜热释放对局地气温变化的贡献。完成下面小题。 注:垂直方向为非等高比例 1.关于大气潜热释放的纬度差异及其主要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潜热释放高度较高,气流辐散上升强烈 B.30°~40°潜热释放数量较少,信风干燥抑制蒸发 C.50°~60°潜热释放高度较低,锋面气旋抬升受限 D.80°~90°潜热释放数量最少,极地东风摆动较小 2.在海—气系统内部( ) A.大气降水,将能量直接传递给了海洋表面 B.大气辐射和运动,消耗从海洋获取的热量 C.海面反射太阳辐射,增加了大气潜热释放 D.海面水分蒸发凝结,促使海水产生了运动 【答案】1.C 2.B 【解析】1.0°-10°气流辐合上升强烈,而不是辐散,A错误;信风干燥有利于蒸发,B错误;50°-60°气温较低,锋面气旋抬升受限,因此潜热释放高度较低,C正确;极地东风风力强劲,极地东风摆动较小利于蒸发,有利于潜热释放,D错误。故选C。 2.大气通过风推动海水运动,将能量直接传递给了海洋表面,降水主要是水分交换,A错误;大气辐射和运动需要能量,会消耗从海洋获取的热量,B正确;海面反射太阳辐射,使海水增温幅度减少,不利于蒸发,减少了大气潜热释放,C错误;大气运动促使海水产生了运动,而不是水分蒸发,D错误。故选B。 (2021·北京卷·3~4题)下图示意北纬27°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图中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高度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4.某地理小组连续多日在该纬线附近同一地点用木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记录的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后减小。该小组测量影长的时间段是( ) A.立春-惊蛰 B.芒种-小暑 C.白露-寒露 D.大雪-小寒 【答案】3.A 4.D 【分析】3.该图示意北纬27°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从116°E到121°E,可推断该地区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的差异不是大气环流导致的,故B错;海陆位置的差异主要影 响降水,对年平均气温影响不大,故C错;年均温的差异主要是自然因素导致的,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故D错;同纬度地区,年均温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导致的,海拔高的地方,年均温低,海拔低的地方,年均温高,故A正确。 4.结合学过的知识,影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成反比,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冬至日达最小值,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到最长,然后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木杆影长数值减小,到夏至日达最小值,故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后减小的时间段必须经历冬至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2日前后)--小寒(1月5--7日),故D正确;立春( 2月3-5日)--惊蛰 (3月5-7日),芒种(6月5-7日)--小暑 (7月6-8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