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2857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泥沙收支(解析版)

日期:2024-05-0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11764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泥沙收支 (真题回顾·提分干货·热点狂练) 真题统计 考点分布 考情分析/热点解读 2023年福建卷第6~7题 不同时期泥沙冲淤状况 此部分考查多结合河流的水文特征、水土流失及治理等考查,常以区域分布图、水文统计图等方式呈现,要求逆向推理河流含沙量、河道冲淤状况及其原因,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中游地区、入海口、水库附近等是常考命题区域。 2023年山东卷第6题 人类活动对河流含沙量的影响 2021年福建卷第15~16题 河流含沙量、河口三角洲地貌 2021年湖南卷第19题 冲淤状况分析 …… …… 要点01 不同时间、空间的泥沙冲淤状况 要点02 河流含沙量状况分析 不同时间、空间泥沙冲淤状况 (2023·福建卷·6~8题)唐朝时期,吴淞江未形成较稳定的河道。北宋时期,吴江长堤建成后,吴淞江河道日趋稳定,成为太湖的主要泄洪通道。近代以来,吴淞江成为上海港体系的一部分。图2示意唐代以来太湖东部水系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晚唐诗人许浑泛舟吴淞江,留下“杨柳北归路,蒹葭(芦苇)南渡舟”的诗句。诗中所述河段南北两侧植 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坡向 B.热量 C.堆积状况 D.盛行风向 2.北宋时期吴江长堤建成导致( ) A.长堤以西河湖淤积加强 B.吴淞江输沙量减少 C.长堤以东湖水冲刷加强 D.吴淞江径流量减少 3.近代以来吴淞江逐渐成为上海“米粮要道”,主要原因是( ) A.吴淞江航运条件改善 B.上海工商业发展 C.吴淞江防洪能力提高 D.上海港泊位不足 【答案】1.C 2.A 3.B 【解析】1.吴淞江南北两岸同属于一个跨度较小的小尺度空间内,在坡向、热量、盛行风向上几乎不存在差异,不会导致吴淞江南北两岸植被上的显著差异,ABD错误;由于地转偏向力、水流惯性等原因,吴淞江南北两岸会形成堆积岸和侵蚀岸的差异,从而使南北岸形成了堆积岸凸岸芦苇、侵蚀岸凹岸杨柳的差异,C正确。故选C。 2.据图文材料可知,吴江长堤使北宋时期建成且吴江长堤西侧到现在的太湖岸线之间有大面积的北宋以后淤积区,说明北宋吴江长堤建成后其西侧淤积现象显著增强,A正确;受吴江长堤的阻隔和保护作用,湖水难以再对长堤的东侧产生冲刷作用,且长堤东侧河湖岸线不断向北收缩说明长堤东侧也是淤积加强而非侵蚀加强,C错误;吴江长堤建成后成为太湖的主要泄洪通道,即汛期时太湖通过吴淞江向外泄出的水(吴淞江的径流量〉和输出的沙也显著增加,BD错误。故选A。 3.据图可知,唐朝以来,太湖逐渐萎缩,蓄水量减少,导致吴淞江水量减少航运条件变差,A错误;上海工商业发展,农业用地少,粮食产量减少,且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加大,而太湖平原为该区域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因而吴淞江成为上海“米粮运输”要道,B正确;吴淞江防洪能力提高、上海港泊位不足与吴淞江成为上海“米粮要道”无直接关系,CD错误。故选B。 河流含沙量状况分析 (2021·福建卷·19题)(2021·福建·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 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当今恒河河口(下图)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 (1)分析当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演变的原因。 (2)推测1.1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3)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萎缩,分析该预测成立的条件。 【答案】(1)前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海水入侵),原下切河谷被淹,形成河口湾;当今河口处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泥沙易淤积;后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