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3446

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模)历史试卷(解析版)

日期:2024-05-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8141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4月,解析,试卷,历史,二模,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所示为仰韶村第四次考古发掘时出土的仰韶文化后期小口尖底瓶,人们在瓶内检测出谷物发酵酒的残留。据检测,其原料包括黍、粟、水稻、薏苡、野生小麦族和块根类植物,其酿造技术与甲骨文中记载的“醴”的酿造技术属于同一类型。该发现可用于探究( ) A. 南北食物物种的交流 B. 中原农耕文明的发展 C. 夏商手工技艺的传承 D. 原始村落的娱乐生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其原料包括黍、粟、水稻、薏苡、野生小麦族和块根类植物”可以看出仰韶文化后期农产品种类丰富,故该发现可用于探究中原农耕文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在仰韶文化地区发现多种农产品,看不出南北方食物交流,排除A项;夏商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说明酿造技术,与娱乐生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 有日本学者提出:“官僚制度的发达和完备以及文字的统一,使文书行政在中国古代成为可能。”而《后汉书·刘陶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由此可推知,秦汉时期文书行政( ) A. 在基层的执行颇为严格 B. 促进了汉字的普及推广 C. 推动了邮传系统的建设 D. 利于维系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官僚制度的发达和完备以及文字的统一,使文书行政在中国古代成为可能。”“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可知,秦汉时期已经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文书行政制度,且在黄巾军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比较忌讳且不愿细闻此事,且为了免于被追究责任只是口头相互转告,不肯用公文奏报朝廷,这说明文书行政有利于维系中央集权制度,D项正确;州郡长官不愿用文书奏报黄巾军起义之事,恰恰说明文书行政制度在基层执行的并不是十分严格,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汉字的普及推广,排除B项;材料并无信息涉及邮传系统的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 3. 北朝时,北周武帝发起大规模“灭佛”运动,在强令僧侣、道士还俗的同时,也汇集儒释道三教的学士名流120人,共研三教的哲理。五代时,后周世宗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甚至援引佛教典故来为抄没寺院财物作辩护。这些“灭佛”运动( ) A. 开启了佛教的中国化 B. 以敛财为根本出发点 C. 服务专制统治的需要 D. 摧残了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周武帝、后周世宗都开展“灭佛”运动,主要目的是在思想上控制百姓,为自己专制统治服务,C项正确;材料主张灭佛,与佛教中国化相反,排除A项;统治者采取“灭佛”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与敛财无关,排除B项;从材料“也汇集儒释道三教的学士名流120人,共研三教的哲理”可知,北朝统治者虽采取“灭佛”,但同时也对佛教进行了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