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7950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5882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西省,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月月
    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2第三至六单元、选择性必修3前两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革故鼎新”一词出自《易经·杂卦》,意为“革除旧的,建立新的”。“开物成务”一词出自《易经·系辞上》,意为“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此行事”。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这些思想被不同学派吸收借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依据是( ) A. 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墨子呼吁“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C. 商鞅宣扬“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 庄子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 魏晋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时期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解读最合理的是( ) 历史现象 历史背景 A 魏晋玄学在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作风上要求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战乱频繁,生活物资匮乏 B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北民南迁加快了民族交融 C 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唐高宗时国家颁行《唐本草》 印刷术的进步导致伪劣医书泛滥 D 晋代法显、唐代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空海来华 佛教在东亚深入广泛传播 A. A B. B C. C D. D 3. 唐中期,长安城内修建了专门给流动人口居住的“客户坊”,到五代时“又听人入财拜官,以财多少为官高卑之差。富商大贾,布在列位”。这些做法有利于( ) A. 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B. 都市建设规模的扩大 C. 财政收入结构的转变 D. 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4. 史载,当陆九渊诘问朱熹“尧舜之前何书可读”时,两人的辩论被中断。三年后,朱熹题诗感叹道:“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由此可见,朱熹( ) A. 逐步接纳心学理论 B. 严厉批评疑古思潮 C. 坚决主张格物致知 D. 反对主观唯心主义 5. 根据史学家推算,南宋时,每人每天最低需要30文钱才能维持生命的最低所需,富裕人家则更多。随着物价上涨,临安每人每天最低生活成本一度高达110文。从临安周边各路进京的旅费开支(在很节俭的前提下)约为3万文,从蜀地、两广、福建进京,单程的花费就达6万一9万文。这表明,南宋时期( ) A. 社会阶层固化现象严重 B. 城市化具有较高的成本 C 驿站交通体系遭到破坏 D. 土地兼并诱发流民危机 6. 1720—1770年,停泊于广州港内的欧洲商船不断增多,从中国购回茶叶、瓷器和丝绸等。仅1766年,造访广州港的欧洲商船就多达34艘,其中包括21艘英国商船。由此可知,当时( ) A.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B. 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C. 中国的商品深受欧洲市场欢迎 D. 中国逐步向英国开放市场 7. 下表所示是某学者对清代沿海省份和内地省份(不含内蒙古和五大将军府辖区)人口比重的比较。对这一变化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 ) 清代沿海人口比重(部分年份) 时间 沿海 内地 总计 沿海人口占比 1820年 16985.9万人 20579.4万人 37538.3万人 45.2% 1851年 19086.3万人 23502.0万人 42588.3万人 44.8% 1901年 191521万人 21936.3万人 41088.4万人 46.6% A. 瓜分狂潮深入中国内地 B. 华侨对民族工业的投资 C. 东北及新疆的开发开放 D. 通商口岸的城市化加快 8. 由宋代及清代,江西因赣江贯穿南北逐渐成为全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