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8698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4-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302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社会,制度,国家,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科举制的实施使得为官入仕主要通过科举来实现,即所谓“仕无他歧,强由科试”。这样,科场就成为无数士子终身孜孜以求的名利场,而由科举入仕的各级官员则成为官场名利的角逐者。材料意在说明科举制 A.影响了古代社会的价值理念 B.改变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结构 C.有利于古代社会阶层的流动 D.实现了古代人才的优化配置 2.《明史》记载,明代六科给事中“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可见,明代给事中( ) A.其审核职能类似于唐代门下省 B.与元代中书省职能基本一致 C.取代了御史成为正式监察机构 D.成为都察院的重要职能部门 3.西周时,周天子实行封土赐民之制,出现一批世卿大族。战国时,诸侯国君按大臣官职地位的不同,授予其相应数量的谷物作为俸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材料反映的现象( ) A.适应了社会转型 B.使得国君权力分散走低 C.维护了周王权威 D.加强了世卿大族的权势 4.《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的中心在士族集团。隋唐时期,学校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的空间内普及,学术的中心由家族转向社会。”出现这一变化的政治原因是 A.均田制的推行 B.察举制的实施 C.校教育的发展 D.“三教合一”的出现 5.淳化三年(992 年)开始实行“糊名考校”,即将试卷封印糊名。真宗时,始行誉录制度,即将考生试卷誊录后再送考官评阅。后又进一步规定,负责各类发解试的考官,也得与知贡举一例锁宿。锁宿制度规定:各级主考官员一经受命,立即和外界隔离,就是家人也一律不得见面,直到考试结束。这表明( ) A.官员选拔方式多样 B.考试程序逐渐严密 C.保障吏治清明高效 D.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6.“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察举制 B.推恩令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7.东汉尚书令左雄“请自孝廉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由此可知,当时的察举制(  ) A.保证了官僚队伍的优良素质 B.改变了自下而上的选官办法 C.打破了世家大族的权力垄断 D.改善了以“德”选才的弊端 8.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有利于 A.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B.维护贵族特权 C.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强化分封制度 9.没有科举制,官吏的选拔势必会充满乌烟瘴气和任人唯亲、任人唯钱的肮脏。但是,有了科举制之后,通过考试做官的人,就变得令人钦佩。凡是正途出身,尤其是两榜进士出身的进士,不仅上司高看一眼,连百姓也高看一眼。这说明科举制 A.保障了官员选拔的公正性 B.有利于提升官府的公众形象 C.提升了政府官员文化素质 D.导致不学无术之风发生逆转 10.史载,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殿试题为“未明求衣赋,悬爵待士诗”。到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殿试题为“始专以策,定着限以千字”。熙宁九年(1076年)殿试策论中提到“民遇水旱而流亡、兵无以抵蛮夷之军”的现象,要求应考者对此进行论述。宋朝科举考试这一变化( ) A.说明当时才能是取士的唯一标准 B.有利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C.推动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D.扩大了当时官吏人才的来源 11.唐代科举录取进士人数平均每年26人,而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平均每年达到71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 ①文官政治的出现②强化君主统治的需要③科举制度的完善④崇文抑武的国家政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