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8706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时作业(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4-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7527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学期,社会,制度,国家,必修,选择性
  • cover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民国初年政党“往往以个人之感情,强为牵合,而未尝以一定之党纲相号召,党员之中知所谓本党政纲者百无一个焉”;国会选举“未闻有一党发表政纲建旗帜以卜人民之祈向”。各政党的经费主要源自行政拨款,许多政党不得不接受袁世凯的资助,在政治上也就不得不迎和袁世凯。这说明民国初年( ) ①政党个人色彩鲜明 ②政党忽视民意 ③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④政党政治畸形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1936年初,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颁布了《西北苏维埃选举法》,规定:一切精神劳动者(如医生、著作家、教员等)都有选举权;雇佣劳动在10人以下、资本在5000元以下之工商业主亦有选举权;在苏维埃政府及各革命团体工作积极努力的,无论其出身如何,亦可获得选举权。当时这一举措旨在( ) A.推动国民革命的深入开展 B.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发展 C.促进工农民主政权的创立 D.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3.孙中山在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时称:“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孙中山又称:“至于政府之组织,有总统制度,有内阁制度之分。……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孙中山对内阁制的态度变化 ( ) A.反映政党政治已名存实亡 B.体现革命派政治立场摇摆 C.旨在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 D.说明当时民主法治的完善 4.1940年2月,中共在晋绥根据地成立了晋绥游击行政行署:1941年8月,改称晋西北行政公署,统一了晋西北、晋西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政权。1943年1月,晋西北行政公署正式改称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晋西北和绥远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机构进一步统一,晋绥根据地行政机构名称的调整旨在( ) A.发动百团大战的战略需要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增强敌后抗战的领导力量 D.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5.从20世纪40年代起,中国农民由“被启蒙”变为启蒙者,他们再也不是愚蠢落后和麻木狭隘的代表,而是获得了独立身份,有价值尊严、理想抱负的主体。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危机下的意识觉醒 B.国民政府进入宪政时期 C.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 D.根据地民主运动的发展 6.陈旭麓先生所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可以说是‘揖美追欧’的结果,是五四以前80年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而取得的最富深远意义的结果,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实践的一块里程碑。”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它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②它宣称中华民国的主体属于全体国民 ③它规定只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④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性质的重要文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强学会、保国会的创办结束了旧时代无政治团体状态,预示着近代政党的到来。之后,各种政治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同盟会的建立,标志着近代中国革命政党的出现,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团体最高级的组织形式。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势力优势地位的凸显 B.根源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说明资本主义道路是中国国情选择的结果 D.证实了革命派是由维新派发展而来的 8.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首次提出了“三三制”原则,规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三三制”调整了各阶级的关系,促进了减租减息运动的落实,一些跑到敌占区的地主回乡,乡绅富商也有了在根据地投资经营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被选进或者聘任为参议员和区代表的乡绅,表现出空前的抗日热情。这反映了 A.乡绅是我党要团结联合的对象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