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9022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5540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2024,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历史
  • cover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埃及福斯塔特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一共出土了陶瓷六七十万片,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000片,时间从唐朝绵延至清朝,其余基本都是中国陶瓷的仿制品。这表明 A.埃及的手工业发展迅速 B.中埃文化交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 C.中埃文化交流始于唐朝 D.中华文化影响了当时埃及人民的审美 2.中国现存的四大石窟是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按照建造年代依次为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大石窟的时空分布可反映出( ) A.佛教传入的路径 B.佛教不断中国化 C.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D.民族的交流融合 3.著名学者沈固朝在《欧洲书报检查制度的兴衰》一书中写道:“1485年美因兹大主教内伯格……发布禁令,严禁‘滥用’这一‘神赠技术’(指印刷术)。1489年,教廷向所有信徒发布了同样内容的敕令。”上述主教、教廷行为的主要动因是 A.印刷术成为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工具 B.印刷术促进了欧洲宗教改革,冲击了教会的权威 C.欧洲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利用印刷术反对教会 D.印刷术成为传播反教会思想的工具,引起教会的恐慌 4.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不断有周边藩国的质子来华学习。唐朝时期,出于“文德绥海内”,传播大唐文化的目的,允许国子监接收周边国家的留学生。这表明留学生来华( ) A.扩大了理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B.确保了唐王朝对周边国家的钳制 C.有利于周边国家制度的完善 D.有利于唐与周边藩国的平等交往 5.悉达多太子“夜半逾城”是佛教故事中的经典题材。下列图片可以用于佐证( ) A.石窟是佛教故事传播中的唯一载体 B.佛教在中原的世俗化明显 C.佛教在中原传播呈现出本土化特征 D.东西方浮雕技术高度交流 6.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这种交往( ) A.体现了明朝专制的外交风格 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 C.成就了近邻国家的文化渊源 D.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 7.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大臣崔承老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 ) A.主张选择性学习中华文化 B.力图摆脱自身的藩属地位 C.捍卫本国文化的主导地位 D.极力推崇中国的传统文化 8.美国学者米高邦曾在22个东、西方国家开展华人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1965—1984年间经济发展较快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在“儒家工作动力”(包括节俭、毅力、稳重等)这项指标上均排在前列。这说明上述东亚国家( ) A.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 B.经济发展以儒学为导向 C.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 D.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9.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对汉字传播认识正确的是 A.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B.奠定了亚洲儒学文化圈的基础 C.消除了东亚地区交流的障碍 D.便利中国对邻国文化的吸收 10.下图为汉字楷书、草书与日文平假名的对照图。该图可直接印证( ) A.大化改新全面学习中国文化 B.日文平假名与汉字草书的联系 C.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 D.日本全面学习中国的书法艺术 11.辜鸿铭认为,一战后,西方人将在中国找到解决这个文明难题的钥匙,在中国存在一笔无法估量的、迄今为止毋庸置疑的巨大文明财富。这笔财富,就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拥有欧洲人民战后重建新文明的奥秘。据此可知,辜鸿铭 A.绝对肯定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