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9906

第23课《马说》课件(共49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88089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3课,马说,课件,49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的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新课导入 23.马说 韩愈 学习目标 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熟读理解课文并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点。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1.了解本文作者及文体特征,积累文言字词,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重点)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把握文章的寓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3.正确认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做有用之才。(素养) 学习目标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其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二人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曾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走近作者 1.“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 2.“说”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3.“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 题目解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rǔ)于/奴隶(lì)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cáo 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疏通文意 读“马”———字音、语调、节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 同“衹(只)”,只、仅 奴仆 (和普通马)一同死 马槽 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 受屈辱 疏通文意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吃一次 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同“饲”,喂。 表现在外面。见,同“现” 犹,尚且。 等同,一样。 有时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才能、才干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握 面对 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