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89948

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共38张ppt)

日期:2024-06-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13286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3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古诗赏析 登幽州台歌 登飞来峰 学习目标 1、准确朗读诗歌,会背诵,能默写; 2、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歌的意境。 导入新课 千金市骨,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作者简介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 他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时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写作背景 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 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朗读节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解 题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在现今北京大兴)。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著名诗人陈子昂写《登幽州台歌》,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舍弃用更为明确的"黄金台",而取意境更为开阔的"幽州台",对于久负盛名的诗人来说,不会是疏忽导致,而是另有深意。 自古就有以九州代指中国之说。据《周礼·夏宫》载,天下共分: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冀州和并州。周武王平殷后,封召公于幽州。大致范围包括今天的河北北部以及辽宁一带,是战国七雄之———燕国的地界,后几度易名,在唐开国年间,被重新设置为幽州。 朗诵并理解诗意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我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补充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分析诗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在这个与往昔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陈子昂想起姜尚受命于周室二代君主,成就伟业;想起燕昭王礼遇乐毅,使其连破齐国七十余城,垂名千古;想起太子丹知遇荆轲,壮士的绝唱似乎还在耳边;想起太宗启用敌臣魏征,终来贞观之治。“古人”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们,又遥遥无期,无法报效……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两句的措辞、句式,受《楚辞》的影响颇深。陈子昂似乎记起了屈原,在曾经同样因直谏而受到迫害的屈原身上,他照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这一瞬间,诗人的寂寞和先人的孤傲再次神交了。北方的苍茫和南国的旖旎,也在吟唱中接壤了。九州大地充溢着诗人的孤独和寂寞。忍不住滴下的眼泪,正是比血还宝贵的英雄泪。这里,陈子昂仅用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诗,就把时间感写得淋漓尽致,仿佛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