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943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632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21课,现代
  • cover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识记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本史实 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迎接挑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迎接挑战的措施。 难点 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探索中成败的原因;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有两段材料导入新课 【讲述新课】 人民教育的奠基(课件4—7) 1.拉开序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49年) 拉开序幕、制定方针、初具规模。人民政府采 取一系列措施,拉开了新中国教育奠基工程的序幕,建立人民的教育事业;接着是解决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初具规模。 学生看书,指导学生概括:新中国教育是在什么背景下拉开序幕的?人民政府是怎样让教育事业回到人民手中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什么背景下何时召开?有何重要决议?新中国的人民教育是如何建立的?为发展教育,党和政府制定了哪些教育方针?取得怎样的成果?老师概括: 学生思考:新中国教育获得了怎样的发展?为什么? 答: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 步形成从小学到大学,从全日制教育到半工半读教育等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原因是制定并全面贯彻了正确的教育方针。 动乱中的教育(课件8—12) 通过材料、图片让学生认识以下问题: 教师讲述:“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混乱教育。由 于“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出现过一些偏差。在“大跃进”的年代,各地出现了“教育大跃进”,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20世纪60年代初,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教育事业进行了调整。1966年到1976年,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濒临崩溃边缘。 1、原因:“文革”十年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 2、表现:(1)师生“破四 旧” ,学校停课 (2)1966年,废止高考制度(3)70年代初,招收“工农兵学员” (4)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3、影响: 使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导致人才缺乏; 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教育的复兴(课件13--19) 教师:文革结束后教育的蓬勃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教育探索道路成功的一段。 学生看书,结合对文革结束后对教育领域的认识理解, (一)归纳中央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措施。 1、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邓小平教育理论全面阐明了教育与经济发展 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明确了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 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高屋建瓴,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在其指引下,我国教育战线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在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法》、教育投资上、中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社会办学、“希望工程”等各领域进行改革,取得进展。 4、1993年,国家着手实施“21 1工程”,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涌现了一批以北大方正为代表的新型校办企业,发挥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方面的智力优势,进一步密切了教育与经济、科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