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95717

8*土地的誓言课件(共41张ppt)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69316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土地,誓言,课件,4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1.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2.精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 的写作手法。(重点) 学习目标: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用饱含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散文。 写作背景 驰名中外的东北三宝 鹿茸 人参 貂皮 高粱 豆 粒 玉米 煤块 黑土地 废墟的大本营 奴化教育 万人坑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残杀抗联军人 杀人取乐 乞讨 流亡 杀人 逃难 流浪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九一八”碑文 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证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 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从东北流亡到关内及上海各地的一些青年作家,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等人,他们首开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笔触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不屈人民融合在一超,展现出独特的地方风格和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他们习惯上被称为 “东北作家群”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后考入清华大学,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和日本侵华战争的蹂躏下,曹京平为了掩人耳目,决定用了“端木”这个复姓,“红梁”东北红高粱,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公开使用“红”宇,很容易招来嫌疑,“梁”不宜做人名,于是改为谐音“端木蕻良”。 【代表作】 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 短篇小说《鹭鸶湖的忧郁》 《遙远的风砂》《憎恨》 《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 京剧 《戚继光斩子》; 评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 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上卷),下卷未及完成。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写出了千千万万东北流亡者的心声。 P45 阅读提示 “九·一八”事变之后,大批东北青年流亡到关内。本文抒发了他们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纷繁的故土景物,强烈的抒情性,是阅读本文时必须关注的。文中许多描写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叠现出家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你感受到了吗?作者在文中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甚至不惜用“泛滥”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感情,你能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体会吗?课文中 “土地”的象征性,也是阅读时不可忽视的。作者用“她”而不用“它”来指代,体会这样做的表达效果。 这篇课文很适合朗读,建议大声地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感受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 挚痛 亘古 田垄 谰语 族系 污秽 默契 远古。 热烈而深切。 没有根据的话。 田埂。 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同类 。 双方意见虽没有明白说出来,却有一致的了解。 肮脏的东西。 理解词义 1.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讨论归纳各段的大意。 有感情朗读 1.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