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96649

2024届高三备考:整本书阅读专题(含答案)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9次 大小:1310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高三,备考,本书,阅读,专题
  • cover
整本书阅读专题 【考点概说】 《2023届高考适应性测试座谈会纪要》里指出整本书阅读的考查形式:基本不会命制考查名著细节的识记类试题,会偏重做完整本书阅读后核心素养提升的能力类试题。名著也不仅限于《红楼梦》《乡土中国》等教材内的书目,设计整本书阅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多读书,提升阅读量和阅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新老教材共用了一些整本书的篇目,如《红楼梦》《大卫科波菲尔》《论语》,大家需要适当回归教材,对相关作品有整体性的把握。 整本书阅读的命题形式,可以在选材上下功夫,如2022年甲卷的作文题,新高考2卷信息性阅读的选材,本次四省适用性考试文言文阅读语段一的选材;可以在文学性阅读中设题考查,如2007年新课标卷的命题方式;还可以借鉴北京卷的命题方式,通过语用题或者微写作来考查。 目前全国卷中出现的涉及到整本书阅读的地方如下表: 考卷 选材或题目设置 对应教材 考查方向 2022·新高考Ⅱ卷 信息类文本阅读(“《红楼梦》的翻译”) 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 比较异同与概括分析 2022·全国甲卷 写作(“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 语言综合运用与表达 【考题类型】 一、在信息类阅读中考查 (一)【2023·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 材料二: 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 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