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97281

16-2《六国论》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526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6-2,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16.2《六国论》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赂秦( ) 暴霜露( ) 荆棘( ) 与嬴( ) 洎牧以谗诛( ) 革灭殆尽( )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弊在赂秦",分别从“不赂者”和“赂者”两个方面进行初步论证,剖析深入,逻辑严密。 B.第3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如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侵略,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灭亡。 C.为了增强说服力,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如用“今日”“明日”,夸张地描述了割地赂秦的频繁,表现了秦国的贪婪。 D.文章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北宋统治者采取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二、名篇名句默写 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古人总是梦想像仙人一样长生和自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仙人的句子有“虎鼓瑟兮鸾回车, ”,苏轼《赤壁赋》中提到仙人的句子有“ ,抱明月而长终”。 (2)对于战国时期六国如何避免为秦所灭的结局,古人有不同的看法。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出假设,“ ,则足以拒秦”;又如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假设,“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月”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常以月寄托怀人之思。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此时相望不相闻, ”;又如苏轼《江城子》中的“料得年年肠断处, , ”。 (4)某位同学灯下读书,忽然听到窗外春雨声,禁不住联想到许多春雨润春花的诗句,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 , ”。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 苏 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指出应断之处的对应字母。 盖未尝不咎A其当时B之士C虑患之疏D而见利之E浅F且不知G天下之H势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家,最早出自《孟子·滕文公》,指门第高贵、世代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