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098523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共40张ppt)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68609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4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新课导入 各拉丹冬雪山 藏语“各拉丹冬”是什么意思? “高高尖尖的山峰” 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的源头,海拔6621米,唐古拉山脉主峰。 马丽华,1953年生,山东济南人,当代女作家。代表作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长篇纪实随笔《藏北游历》等。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1976年,23岁的马丽华受当时许多大学生去西藏插队落户的影响而入藏工作。她原打算去做小学教师,由于能写诗、善作文,被留在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工作,四年以后调入《西藏文学》编辑部任编辑。入藏约十年后,她的长篇散文《藏北经历》问世,为她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藏北经历》的写作,与人文记录电影《万里藏北》的拍摄关系密切。马丽华担任这部电影的编剧,在拍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了藏北的自然与人文,也经历了翻车、骨折等种种磨难。课文中多次提到的“大部队”,指的就是这部电影的摄制人员。 出处 背景 时间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卷网-2007年版)。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多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 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 背景链接 接踵而至 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历历在目 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漫不经心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像风和云那样变幻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定,复杂多变。 风云变幻 速读课文,简要概括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全文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书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感受。 整体感知 1.浏览法:可以扫描,一目数行, 提取主要信息 ; 也可以跳读, 有所舍弃, 摘录关键词语。 2.重点信息筛选法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安营各拉丹冬(第一天) 驶过冰河(第一天) 冰塔林(第一天) 冰塔林(第二天) 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这种写作手法叫…… 移步换景 本文以什么为顺序?以什么为线索?去了哪些地方? 全文以时空为顺序。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 划分文章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 (1、2) 写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 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 第二部分 (3—11) 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 第三部分 (12—15) 如果大家跟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出去游玩,看到壮美、秀丽的景色,你们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 那如果作者像我们一样,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发朋友圈留念的话,初到各拉丹东时,她的朋友圈内容应该是这样的。 假设每到一个点就要打卡一次,那作者一共需要发六次朋友圈,请大家根据作者的行踪为她设计朋友圈文案,要求必须包含作者的所见所感。 第一天 在草坝子上 砾石堆 所见 所感 所至 走向各拉丹冬 接近冰山 置身于冰窟 第二天 再入冰塔林 第一天 在草坝子上 砾石堆 所见 所感 所至 走向各拉丹冬 大山黧黑的骨骼 感叹其神秘 接近冰山 置身于冰窟 第二天 再入冰塔林 第一天 在草坝子上 砾石堆 冰雪世界坚冰丛莽 虔诚、崇敬 所见 所感 所至 走向各拉丹冬 大山黧黑的骨骼 感叹其神秘 接近冰山 置身于冰窟 第二天 再入冰塔林 第一天 在草坝子上 砾石堆 冰雪世界坚冰丛莽 晶莹连绵的冰山 平坦辽阔的冰河 虔诚、崇敬 赞美大自然伟大的创造力 所见 所感 所至 走向各拉丹冬 大山黧黑的骨骼 感叹其神秘 接近冰山 置身于冰窟 第二天 再入冰塔林 第一天 在草坝子上 砾石堆 冰雪世界坚冰丛莽 晶莹连绵的冰山 平坦辽阔的冰河 虔诚、崇敬 赞美大自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