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100151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1.4集合的运算(教案)

日期:2025-09-23 科目:数学 类型: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7452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1.4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1.1.4集合的运算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教材来源:“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人民教育-出卷网-出版,高中一年级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教材内容:包括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概念和意义,及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运算的步骤及方法;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为高中一年级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开端,系学生高中数学的入门知识基础,难度较易,主要培养学生通过集合的思维重新认识数学学科及问题的新型方式,并为之后不等式、函数、数列等部分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14~16岁年龄段学生身心都有较大程度发展,情感更加丰富,认知发展变化迅速:逻辑思维、记忆能力逐步提高;2、通过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基础上,探索学习本节课集合的运算,理解集合运算的意义、分类,掌握集合运算的方法,识记这类运算的结论;3、职教高考学生在初中学业水平偏差,因此教学中需夯实基础知识学习,并注重相关知识联系,力争在基础题型上少失分、不失分。 学习目标 理解集合运算的意义、分类,掌握集合运算的方法,识记这类运算的结论;2、学生运用分组探讨、合作学习,夯实基础知识学习,注重相关知识联系,力争在基础题型上少失分、不失分;3、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养成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 1、理解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概念和意义;2、掌握集合交集、并集及补集的运算步骤与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谈论法 课前准备 教师:认真备课,设计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做好授课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预案;学生: 认真预习教材,标记预习中不清楚、模糊的知识点,准备笔记本; 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PPT、多媒体展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问题导入:某网店计划在第一季度购进8种商品,并把商品分别编号为a1,a2,a3,a4,a5,a6,a7,a8。这8种商品组成的集合记为U={a1,a2,a3,a4,a5,a6,a7,a8}。 已知这个网店第一个月购进商品组成集合为A={a1,a2,a5,a7,a8};第二个月购进商品组成集合为 B={a1,a2,a3,a4,a7};第三个月购进商品组成集合为C={a1,a3,a4,a5,a7};问:三个月中每个月都购进的所有商品组成的集合E,三个月中购进的所有商品组成的集合F,在计划购进的8种商品中,还没有购进的所有商品组成的集合G分别怎样表示?分析:E={a1,a7};F={a1,a2,a3,a4,a5,a7,a8};G={a6}。 根据问题思考,并尝试利用所学集合知识解答。 运用前面所学的集合知识,无法解决情境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所讲内容。 活动二: 调动思维探究新知 集合的运算:由两个或多个已知的集合,按照某种指定的法则,构造出一个新的集合。集合的三个重要运算:交集,并集,补集。1.集合的交集问题情境1:某职业院校的新媒体部门准备通过考试招募部分新成员,招募条件有2个: (1)“阅读写作”成绩不低于80分; (2)“信息技术”成绩不低于80分; 在参加招募考试的同学中,如果满足条件(1)的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作A,满足条件(2)的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作B,同时符合招募条件(1)和(2)的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作S,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发现:集合S是由集合A与集合B所有的公共元素组成的。交集:给定两个集合A,B,由既属于A又属于B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B的交集,记作。读作“A交B”,即。因此,上述问题情境1中的集合满足。例如,。集合A与B的交集,可用下图阴影表示。如果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则它们的交集为空集。例如,。由交集的定义可知,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都有(1);(2);(3) 。想一想提示:根据交集的定义解答。2.集合的并集问题情境2:上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