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00421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34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262198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2024,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
  • cover
(课件网) 《虎溪三笑图》 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儒者陶潜(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 思想活跃、文化多元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目录 壹 思想宗教 贰 文学艺术 叁 科学技术 肆 中外交流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一)东汉至魏晋———儒学衰微 到东汉末年魏晋时代,国内大乱,人们生活痛苦,精神上也缺乏寄托;而当时中国传统思想的儒学,久已变成没有灵魂的空架。 ———傅乐成《中国通史》 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繁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并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探究:儒学为何衰微?道教、佛教为何兴起? 儒学自我伦理体系缺陷不完备,不能适应社会现实需要。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 材料一: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二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 《中国人史纲》 阅读材料,归纳佛教与道教发展的原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原因: ①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 ②佛教和道教更适应战争状态下人民的心理愿望和精神需求; ③儒学自我伦理体系缺陷不完备,不能适应社会现实需要。 ④统治者借助佛教、道教巩固自身统治等。 一、思想宗教 (一)佛教大显 公元67年,汉明帝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外来宗教,创自古代印度。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主张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 1.概念 2.发展 “菩萨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4次),他推崇佛教达到高潮。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一、思想宗教 (一)佛教大显 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武则天:形成不同的宗派,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 反佛斗争。 武后载初元年,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后是弥勒菩萨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后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 2.发展 汉传佛教八宗 禅宗 天台宗 三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密宗 净土宗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比来慕法,家家斋戒,不务农桑,空谈彼岸。……(武帝大兴佛教,郭祖深上书条陈:)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而僧尼多非法,养女皆服罗纨,其蠹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