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00638

【核心素养目标】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36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109496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6张,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
  • cover
(课件网) 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476年)战国(公元前770—476年)两个阶段 周平王东迁,中国进入东周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的史实,认识它们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了解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特征、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百家争鸣的内容、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诸侯纷争促进了华夏民族认同,早期儒学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目录 CONTENTS 0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0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03 孔子与老子 04 百家争鸣 0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列国纷争 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 华夏认同 分析材料,得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战于繻葛……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左传·桓公五年》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论语》 王室衰微,周天子地位下降,权力下移 分封制崩溃 繻葛之战 (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请在课本P9找到春秋五霸的地理位置 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排位战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政逮于大夫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赵氏、魏氏、韩氏、知氏、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政) 韩氏、赵氏、魏氏(BC403) BC481年,齐国卿大夫田成子(田常)杀齐简公,专齐之政。 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上下失序,社会混乱,宗法分封制瓦解。 考一考 在左边的 地图中标注出 战国七雄的 大致位置 秦 楚 韩 赵 魏 燕 齐 生死战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1.诸侯国数量上的减少 2.增加了长城 (春秋主要是争霸战争、战国主要是兼并战争) (战争激烈) 观察这两幅地图有什么变化?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一些少数民族政权消失了 观察这两幅地图有什么变化? 华夏民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河南一带)的原住居民的自称,以区别四夷。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逐渐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 促进民族交融,形成华夏一体、同源共祖的观念。 0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铁犁牛耕 变法运动 工商繁荣 商鞅变法 经济发展的表现 兴修水利 阶级结构 铁犁牛耕 工商繁荣 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封建生产关系出现。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水利工程的兴建,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为社会分工奠定基础。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中心城市涌现,工商业主崛起。 新兴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成长起来。 经济发展的表现 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 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