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01394

云南省保山市智源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40695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云南省,考试,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
    保山市智源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位置;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字迹工整,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文献资料与考古研究表明,中国远古三大族团均有自己的图腾。东夷族团的图腾是鸟,华夏族团的图腾是龙,南苗族团的图腾是犬。每个大族团的下属民族或后裔民族又均有自己的图腾,如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如图),巴族的图腾是虎等。这( ) A. 体现出南北文化的交融 B. 标志着中国概念的确立 C. 折射出早期的文明生活 D. 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征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文献资料与考古研究表明,中国远古三大族团均有自己的图腾,每个大族团的下属民族或后裔民族又均有自己的图腾,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图腾崇拜,折射出早期的文明生活,C项正确;材料折射出早期的文明生活,未涉及南北文化交融,排除A项;此时中国概念尚未确立,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早期人类的图腾崇拜,不能说明人对自然的征服,排除D项。故选C项。 2.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把鲜卑穆、楼、于等八姓与汉族崔、李、王等著姓划为同等,并将士族划定为膏粱、华腴、甲姓、乙姓、丙姓、丁姓诸等级,规定士族不得担任低级官职。这些举措意在( ) A. 缓和士族与庶族之间矛盾 B. 推动各民族的交融 C. 促进鲜卑贵族内部的团结 D. 巩固王朝政治统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北魏(中国)。根据材料“把鲜卑穆、楼、于等八姓与汉族崔、李、王等著姓划为同等,并将士族划定为膏粱、华腴、甲姓、乙姓、丙姓、丁姓诸等级,规定士族不得担任低级官职”和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汉姓,学习、建立门阀制度以便加快汉化,巩固封建统治,D项正确;材料提到建立门阀制度,这显然不利于缓和士族与庶族之间矛盾,排除A项;促进民族交融是客观影响,而非主观动机,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建立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不促进鲜卑贵族内部的团结,C项。故选D项。 3. 如表为明代不同时期法律、法规对违禁下海囚犯处罚的规定。这从侧面反映了嘉靖时期 处罚缘由 明太祖(大明律》 《嘉靖问刑条律》 携带一般违禁物品下海 杖一百 发边卫充军 携带重要违禁物品下海 纹刑 斩刑,并枭首示众 官吏通同犯罪 除死罪外,罪止杖一百,不连累子孙 除死罪外,发边卫永远充军,并且取消子孙永袭的权利 A. 社会矛盾逐步缓和 B. 倭寇侵略危机已被消除 C. 对外政策更加保守 D. 民本思想受到政府重视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明代的海禁政策及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大明律》与《嘉靖问刑条律》相比,《嘉靖问刑条律》对违禁下海的处罚愈加严酷,更加严格地实行“海禁”政策,这从侧面反映了嘉靖时期对外政策更加的保守,C项正确;材料展示了此时对违禁下海的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即政府与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之间的矛盾加剧,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嘉靖时期,倭寇形势日益严峻是《嘉靖问刑条律》对违禁下海的处罚愈加严酷的原因之一,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本思想”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对沿海人民的生活产生消极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4. 晚清时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