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01479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684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川省,期中,答案,试题,语文,考试
    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答案】1.B 2.D 3.C 4.①材料一侧重从文字的担当性的角度论证“修辞立其诚”需要作者要讲真话,发出心灵的声音,书写出时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可能性。②材料二从面对读者的角度论证“修辞立其诚”体现在写作应从实际出发,对所写内容进行辨别、选择和取舍。 5.①要坚持真实性,做到所写内容与自己抗疫的亲身经历一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要有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用文字展现自己及大众的抗疫精神,激发国民的抗疫斗志。 ③真诚面对读者的同时,对抗疫时的复杂情绪慎重地辨别、选择和取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芜杂虚妄的现实世界……也是他们痛苦困惑的来源”错误,强加因果,根据“这些东西看似芜杂又虚妄,却构成了作家的创作资源和作品的重要内容。也正是因其具有芜杂又虚妄的特性,作家内心才会有困惑、痛苦和挣扎”可知,给作家内心带来有困惑、痛苦和挣扎的是“芜杂又虚妄的特性”,而非“芜杂虚妄的现实世界”。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颠倒了前后两者的关系,材料二“凡是写作之人,都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读者服务的意识”“这就决定了写作……进行慎重的辨别、选择和取舍”。 B.“不能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表达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不能把内心所有的东西统统宣泄出来,而不是说不能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 C.“只要……就能……”错误,过于绝对,材料一“这当然是限制,但也恰恰是机遇。它在砥砺作家真诚面对,‘修辞立其诚’,创作出具有担当的文字,收获大情怀大境界”;强调真诚面对生活,勇于担当责任只是必要条件。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三“三个一致”指的是“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A.理论命题符合客观实际,显示事物现象的本质,才能够感动人心,符合“名实一致”,符合题意。 C.强调的是文学创作要做到虚构与说真话的统一,与材料三中“三个一致”论述的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即阐述“修辞立其诚”的内涵最重要的一点“简而言之,就是怀真诚之心,发出来自心灵的声音,讲真话”,倒数第二段总结“从这层意义上讲,说真话,发出心灵的声音,实际上就是充分表现心灵探索的深度,构建灵魂的高度,并发散情感的温度,书写出时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可能性”。可见材料一侧重从文字的担当性的角度论证“修辞立其诚”需要作者要讲真话,发出心灵的声音,书写出时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可能性。 材料二最后一段指出“写作讲真话,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理性思考,对什么话该写、什么话不该写,进行慎重的辨别、选择和取舍”。可见材料二从面对读者的角度论证“修辞立其诚”体现在写作应从实际出发,对所写内容进行辨别、选择和取舍。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材料三“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材料一“怀真诚之心,发出来自心灵的声音,讲真话”可知,要坚持真实性,做到所写内容与自己抗疫的亲身经历一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结合材料二“要求修辞者持中正之心,怀敬畏之情,对自己的言辞切实承担责任,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创作出具有担当的文字,收获大情怀大境界”可知,要有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用文字展现自己及大众的抗疫精神,激发国民的抗疫斗志。 结合材料一“写作首先要诚恳、诚实、真诚、坦诚地对待读者,讲真话,不讲假话”“写作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