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03012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知识点梳理 (学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7次 大小:194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 cover
《北冥有鱼》知识点梳理 文学常识 1、庄子:名周,宋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侯(官名)。相传楚王用千金礼聘为相,遭他拒绝。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2、《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一、诵读理解 1、字音 鲲 (kūn) 徙(xǐ) 抟 (tuán) 邪(yē) 2、字词 冥:同“溟”,海。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海运:海水运动。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去:离开。 以:凭借。 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其:表示选择。 邪:同“耶”,句末语气词,吗。 若是:像这样。 3、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海水运动时将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翅膀拍击水面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里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天空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二、结构层次 第一层: 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 第二层: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徒南冥的气势———乘风面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第三层: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三、主旨思想 作者借大鹏乘风飞翔,雾气、尘埃等漂浮的现象,说明作为形体的生命 是没有绝对自由的,也不可能有;而人的精神,是应该绝对自由的,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 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道理:世间万物都是有所依凭的,都没有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 四、艺术手法 1、顶真:“.…·其名为鲲。鲲之大………·其名为鹏。鹏之背·.. 作用:联结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来语气连绵,音律流畅 。 2、反复、夸张:“不知其几千里也” 作用:极力渲染鲲鹏之硕大无比。 3、引用:齐谐》:“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作用:使用了两个极度夸大的数字展现了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 。 4、想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作用:以人之视天来想象鹏之视下,意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