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03339

9.2《项脊轩志》课件(共4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535915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归有光,字熙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代著名散文家。 他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效仿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 家道中落的归有光希望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顺,久试不第,60岁方中进士,任县令,后任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 归有光一生坎坷。8岁丧母周氏,17岁失祖母夏氏,29岁发妻魏氏死,32岁妾氏(魏氏婢女寒花)亡,43岁长子亡,44岁继室又死。 知人论世 “唐宋派”是明代中叶文学流派,该派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 归有光是唐宋派成就最高的作家,其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其文语言朴素简洁,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唐宋派” 5岁,开始读书; 8岁,母亲去世; 17岁,祖母去世; 18岁,写成《项脊轩志》前四段; 24岁,娶妻魏氏; 25岁,生一女,看到女儿想起母亲,写下《先妣事略》; 29岁,发妻魏氏去世;30岁,娶第二个妻子王氏; 33岁,补写《项脊轩志》最后两段; 35岁,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 43岁,长子去世;44岁,继室王氏去世; 60岁,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 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 66岁,抱恨病逝。 作者简介 归家家族曾经一时兴旺,但是归有光的祖父和父亲都没有功名,做了一辈子平民。母亲二十五岁时就丢下三子两女与世长辞,父亲是个穷县学生,家境急遽败落。也许就是这种困境,迫使年幼的归有光过早地懂得了人间忧难,开始奋发攻读。他追忆祖宗的荣耀,直面现实的惨淡,不甘心家道中落,急切希望通过自己一人博取功名从而光宗耀祖,重振门庭。归有光久试不第,在家乡备受嘲讽与冷遇,使得他更加珍视家人的感情,但家族分崩离析。在这种隐痛之下,归有光创作了这篇散文。《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四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时年33岁。 写作背景 文人书斋知多少 刘禹锡 陆游 梁启超 蒲松龄 张溥 陋室 老学庵 饮冰室 聊斋 七录斋 阅尽世间冷暖百态,方知人生的微小如尘埃。书斋,不仅是一方小小的空间,更是寄寓着读书人的生活情趣、理想追求的精神领地。 项脊 轩 志 ①归有关祖上居于昆山项脊泾,故名以纪念祖辈; ②也说明项脊轩的狭小。 ③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本意为有顶的车,又指像一辆车那样小的屋。 “志,记也”,散文的一种,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碑记、游记、杂记等。 借一阁以记三世之遗迹。 ———清·梅曾亮 作品评价 归有光18岁时写成一半,35岁左右写成后半部分(余既为此志)。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的代表作,被称为“明文第一”。姚鼐《古文辞类纂》:“此太仆最胜之文,然亦苦太多。” 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原文)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承上启下) 一 两 三 四 间书斋 种感情 世变迁 个女人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多可喜,亦多可悲 祖辈,父母辈,自己 妪,先妣,先大母,妻子 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