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06302

2024年安徽省亳州市三县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13707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安徽省,州市,三县,中考,三模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三县联考 历史试题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到西汉时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这一过程本质上反映了( ) A. 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活力 B. 古代分封制度的逐渐衰落 C. 古代思想的多元发展趋势 D.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到西汉时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思想统一取代了思想多元,这一过程实际上反映是儒家思想顺应了大一统国家建立和巩固的需求,D项正确;“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活力”无法从儒家学生为正统思想的变化中体现出来,排除A项;百家争鸣对应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逐渐衰落、诸侯争霸的背景,但是与西汉时期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不符,排除B项;古代思想的多元发展体现的是多样性,与“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 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亩产高达10石左下,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说明了( ) A.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B. 农业耕作技术完善 C. 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亩产5石”、“亩产高达10石”、 “一亩二十斛”等数据说明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B项正确;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和材料无关,排除A项;南方地区得到开发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原因,排除C项;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排除D项。故选B项。 3. 有学者指出,隋唐时期以考试取人,扩大了用人范围,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该观点强调了科举制( ) A. 积极作用 B. 内容举措 C. 发展历程 D. 世界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隋朝开创的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大变革,这一制度以考试取人,扩大了用人范围,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科举制的积极作用,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提及内容举措的信息,排除B项;科举制的发展经历了唐朝的完善、宋朝的扩大、到明清的八股取士再到1905年被废除,题干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与世界其它国家对比,看不出科举制的世界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4. 宋代,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人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谓之为“取士不问家世,婚解不问阀阅”。这反映了宋代( )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社会观念的变化 C. 商业贸易的繁荣 D. 民族关系的和睦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体现的是宋朝时期门第观念的淡化,这主要和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及科举制的影响有关,体现了社会观念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们婚姻择偶观念和取士观念的变化,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比如分化事权,削弱相权,排除A项;商业贸易的繁荣无法从“取士不问家世,婚解不问阀阅”中得到这一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之间的关系的信息,无法得出民族关系和睦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5. 为了编写出《本草纲目》,李时珍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们请教。他不辞辛苦,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说明李时珍( ) A. 传承儒家思想 B. 吸收外来文化 C. 注重实践研究 D. 注意整理书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为了编写出《本草纲目》,李时珍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们请教。他不辞辛苦,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