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108229

【新课标】9.1 生活需要法律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17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2510947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新课标,生活,需要,法律,课件,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 一、教材解析 本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部分的开篇课,它将教学内容从学校生活领域过渡到社会生活领域,起着统领整个法治教育部分的作用,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使学生了解法治化进程,开启学生的法治教育之旅,同时也为后续法律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约束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规定着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让人们知道不允许做的事,做了会有什么后果。法律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捍卫着生命的尊严。它就像空气一样,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 二、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校七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他们对我国不断推进的法治化进程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生理发育、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有同学存在:“我是未成年,法律与我无关”“我既不违法,也不打官司,法律离我很远。”的想法。 通过第三单元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我与集体的关系,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人际交往中,部分学生因为明辨是非能力弱,缺乏对法律的认知和敬畏,而产生了一些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如同学之间出现了矛盾和纠纷往往诉诸暴力。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生活中的法律,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的产生以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开启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之旅。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观看情景剧懂得生活需要法律,感悟人类社会由“人治”到“法治”的漫长过程,激发对法治国家的美好期待。 2.责任意识。通过合作探究方式体会和感悟中国法治建设的意义,树立主人翁意识。 3.法治观念。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感知、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生活问题。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法治的脚步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图文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互动:以下图片让你想到什么?(法官、法槌、天平) 呈现学习主题,展示学习目标。 聆听提问,观看图片,积极主动参与。 明确学习主题,了解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 通过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揭示主题。 环节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教学内容: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呈现校园欺凌典型案件———邯郸初中生被杀案,并播放案件视频。 设问:未成年人施暴不负法律责任吗?呈现《刑法修正案(十一)》相关规定。 呈现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目前处理情况。 提问:(1)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在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时,仅依靠道德、亲情、友情能解决吗? 5.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并总结基础知识点:①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6.认识法律。设问:说说你知道的法律名称,并简要说说它的作用。 7.教师呈现不同情境,提问学生相关法律。设问:从以上案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8.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并总结基础知识点:②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9.出示不同情境,设问:(1)上述行为是自觉的吗?(2)有人说,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